脊椎活化美式整脊疗法操作实施细则 崔彦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脊椎活化美式整脊疗法操作实施细则 崔彦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0ef5f19bcd126fff7050b9e

Chiropractic美式整脊术是一项以解剖学、人体力学和脊椎神经学为基础,对脊椎关节半脱位进行科学矫正的一项物理保健技术。它运用脊椎活化器(Activator)来矫正脊椎,优于用手来整脊,利用接近人体自然频率的脉冲,刺激肌肉韧带产生收缩或松弛,帮助矫正脊椎关节半脱位,改善各部位酸痛症状,从根本上调节、平衡身体机能,使人体的运行得以回复正常,达到自愈的目的,并由此提高身体自愈力,防治各种亚健康症状。

因为PD脚在AMCT的治疗方法上具有相当关键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精确而肯定的方法来判断PD脚。PD脚是在患者一开始俯卧于治疗床(adjusting table)时,有医师以自视方式测得。由此可知,正确地将患者置于治疗床,然后仔细进行最初两脚长度分析是极为重要,因为判定结果将决定后续AMCT疗效的成败。 原始两脚(initial leg)长度的判定: 原始脚长的分析应依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患者姿势的摆置----避免患者姿势不良而变形; 2、目视检查----观察患者两脚长度的差异; 3、第一位置(position#1)步骤----判定PD脚;

4、第二位置(position#2)步骤----判定半脱位部位。 患者姿势的摆置:

1、将电动治疗床直立;

2、请患者站在治疗床的脚踏板上;

3、请患者面向治疗床,并将脸部置放于治疗床凹槽中,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两侧治疗床上;

4、须告诉患者不论在下降治疗床之前、或正在下降治疗床时、或者已经降下治疗床时,请患者降下治疗床时,均不要移动身体,且必须保持水平位置(horizontal position);

5、当治疗床下降时,将手放在患者背部,此举可帮助神经紧张的患者,也可减少因治疗床改变高度所引起的不舒适的感觉,另一方面可防止患者在治疗床下降时移动身体。治疗床必须下降至水平位置;

6、当治疗床降至水平位置时,请患者放松,并在完成长短脚测试前不要移动身体,病患的双脚应能伸出治疗床的底部,并有不够的空间让脚踝及脚部能自由移动。 目视检查----观察病人两脚长度的差异:

病人就俯卧位置后,医师站在治疗床下侧(患者两脚下侧),医师身体正面与患者脚掌平行,以利取得良好视线。为确保精准的判定结果,应遵循下列步骤,逐一进行: 1、在未碰触患者之前,检视患者两脚的特定点(如两脚踝或两脚根),以找出两脚长度差异;

2、找出两脚是否有不对称翻转;

3、检查病人两脚趾是否过度内八或外八;

4、两手掌形成杯状,置于患者两侧脚踝,将两脚跟并拢,并且形成一个水平的正确角度。

第一位置(position#1)步骤一判定PD脚:

所有AMCT的测试都从这个第一位置开始。患者俯卧将脚置于治疗床上,两膝自然伸展,脚踝、脚掌均处于自然及不受外力的状态。

以上步骤可以协助我们找到真正的PD脚,建立AMCT的分析与治疗基础:

1、两手拇指分别置于鞋跟正下放,食指置于两侧脚踝后方,中指置于两侧脚踝前方; 2、轻轻地以拇指排除患者两脚内翻或外翻的现象,使两脚根及脚底保持平行; 3、以拇指轻轻地将两脚往上(dorsiflex)推,直到感到有阻力为止;

4、让患者脚趾自然外展(向外旋转)约10到20度;

5、轻轻地以拇指将患者两脚向上推,力道须经过患者双脚纵轴; 6、此时即可将短脚者判定为PD脚。

第二位置步骤(position#2)----判定半脱位部位: 第一位置的目的在于决定患者是否有半脱位现象,而第二位置则更精确地提供我们有关患者半脱位的部位与方向资料,进而找出真正的患侧所在。

简言之,第二位置是将患者双脚向后弯曲以测试脚长,而其角度则不宜超过90度。 第二位置的测试法:

1、站在治疗床下侧,以能轻轻接触患者双脚为主;

2、双手中指分别置于患者脚背,位于跖骨与趾骨之关节处(metatarsar-phalangeal junctions);

3、将脚上抬之前,以中指为支撑点,将脚弯曲直到感觉脚步的紧绷为止; 4、虚拟一条以患者身体中心为主的参考线;

5、将脚上抬,于上抬过程中迅速将食指置于鞋沿外侧、拇指则置于鞋底靠近脚趾处,上述手指摆置方式的目的在于使患者双脚外开的程度和第一位置相同。同时将手肘向身体靠拢,并依第4步之参考线保持双脚居中、平行。记住,要维持与第一位置时双脚外开的程度; 6、靠拇指指导外,时患者两脚掌自然外张,一疏解腿及脚踝的紧张,尽量保持与立姿相同的外张程度;

7、将双脚上抬,直到两膝弯曲,但不超过90度或知道我们能明显分辨PD脚的长度变化为止;

8、以两鞋跟接触的边沿为参考点,目测两鞋跟间的差异,找出PD脚的长度变化。 状况一(Possibility One):

当患者双脚被抬到第二位置后,PD脚变长,列为状况一。所谓PD脚边长是指相对于比第一位置时更长而言。当状况一出现时,即可进行膝盖及脚掌测试与矫正。 状况二(Possibility Two):

当患者双脚被抬到第二位置后,PD脚变短,列为状况二。所谓PD脚变短是指相对于比第一位置时更短而言。当状况二出现时,即可进行第四腰椎的测试与矫正。 状况三(Possibility Three):

状况三在最初脚长分析时很少发生,即使是没有症状的患者通常也会有明显的PD脚,而且每次来诊这只脚会一直被定义为PD脚。如果在最初的脚的长度分析中,患者在第一位置时没有短脚出现,而且在第二位置时脚也没有变长或变短的现象,但患者却感觉有骨盆或脊椎异常的问题时,则我们可以进行耻骨异位的分离测试与矫正。 测试的种类:

在进行AMCT疗法时,会运用三种测试及一项定律,这些方法大部分和脚的长度分析有关:前者分别为分离测试、应力测试、与压力测试以及长短定律。

透过以上各种测试,我们观察PD脚的反应来判定关节半脱位,并进行半脱位程度的评估,同时决定治疗时机及治疗部位以改善骨关节的活动能力。 分离测试:

患者依医师指示而做的特定动作,每一动作均有助于让医师找出脊椎及四肢关节的半脱位部位进行评估。 应力测试:

医师在病患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方向轻轻施以推挤或牵引的力量而使半脱位状况更加明显。 压力测试:

相对于逆压测试,医师在患者脊椎、关节或身体组织半脱位的反方向,亦即矫正方向轻轻施以推挤或牵引的力量而使半脱位状况有所改善。 长短定律:

长短定律是用以决定患侧的通则。当患者处于第一位置知,我们以各种分离测试来检查相对于脊椎或关节的状况,当PD脚变短时,就表示该对应的脊椎或关节有半脱位的现象,接着将患者双脚抬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用来决定脱位患侧所在。在第而位置时,如果患者PD脚变长,表示患侧与PD脚同侧;反之,如果PD脚变短,则表示患侧在PD脚的对侧。当然,如果能再以压力测试来确定患侧所在更好。 基础检视通则(Basic Scan Protocol) 状况一(Possibility): 下肢部位:膝部与足部

膝关节也可能会向外、向内半脱位。先用按压膝关节外侧韧带,为了能将仪器尖端置于正确地方,我们在触诊时可以将患者的膝关节做前伸和后弯的动作,以便找出在膝关节外侧上方突出部位的胫骨高丘。施力方向为相内、向下直接打向膝关节。

如果在PD脚进行膝部外侧的压力测试后,患者双脚未变成等长或长度差异未见改善;或者在PD脚进行膝部内、外侧矫正后,患者双脚仍未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未见改善,即于PD脚对侧膝部外侧进行压力测试。测试后如果患者在第一位置时双脚变成等长或长短差异有所改善,即可对此脚的骰骨及膝部外侧进行矫正,步骤同前。

足、膝部测试并矫正完之后,接着做骨盆(包括骶髂关节及耻骨在内)的压力及分离测试。 骨盆 足、膝部经过上述矫正之后如果患者双脚仍未变等长,即应进行第一阶段骨盆压力测试。 骶骨向前、向上半脱位(Anterior-Superior Ilium) 压力测试---向下、向内按压PD脚对侧的髂骨脊,髂骨脊的施力平面与骶髂关节面平行。随后检查患者双脚在第一位置时是否变为等长或长短差异变小;若是,则表示此侧髂骨为AS,应施予矫正。

中华脊柱健康协会崔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