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0740c805087632311212b3

截至2007年底,全省正在实施的勘查项目共计812个,勘查面积共20127.34平方千米。其中有能源矿产72个,黑色金属矿产161个,有色金属矿产295个,贵金属矿产237个,非金属矿产42个,稀有稀土矿产5个。

2007年矿产勘查投入资金232040.2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5144.27万元,占2.22%;地方财政拨款1452.41万元,占0.63%;国内企事业投入225263.54万元,占97.08%;其他投入180.00万元,占0.08%。国内企业自筹资金进行商业性地质勘查占地勘投资的主导地位。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我省矿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全省共有各类矿山4494个,其中能源矿山861个,黑色金属矿山121个,有色金属矿山159个,贵金属矿山104个,冶金辅助原料矿山52个,化工原料矿山124个,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山3057个,水气矿产16个。按生产规模统计:大、中型91个,占2.02%;小型4403个,占97.98%。全省矿业从业人数为235114人,设计生产能力达2.8亿吨/年(不含石油天然气),选矿能力5614.45万吨/年,年产矿石量2.63亿吨。

在各类矿山企业中,国有(含国有控股)矿山企业214家,占矿山总数的4.76%;集体企业840家,占18.69%;私营企业2645家,占58.86%;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矿山574家,占12.77%;其他矿山221个,占4.92%。

开发利用矿产达100种,其中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铁、锰、钒、铅、锌、钼、汞、锑、金、银、萤石、重晶石、磷、石英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石、瓦板岩、石膏、建筑用砂及砖瓦粘土等为主要开发利用矿产。2007年实现矿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矿种依次为:石油、煤、钼矿、天然气、水泥用灰岩、金矿、砖瓦用粘土、锌矿、铁矿、钒矿、银矿、建筑石料用灰岩。

2007年矿产品出口总值9.1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9.65%。

5

出口矿产品主要为已焙烧的钼矿砂及其精矿,另有硅、镁、钼铁、钼粉、硅锰铁、硅铁、钛、五氧化二钒、焦炭等。矿产品进口总值5.01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值的22.61%。进口矿产品主要为铁矿砂、铜材、铜矿砂、锌矿砂、铅矿砂、锰矿砂、镍矿砂、铬矿砂等。

2、矿产资源保护

首轮规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强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的监督管理,引导和促进矿山企业在采矿、选矿、冶炼等重 要环节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备,使我省矿山企业“三率”指标较 低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据各市2007年度矿山基础报表抽样统计,煤炭:247个矿山,采区开采回采率平均66.8%;选矿回收率平均91.73%,较2000年有明显提高。金矿:67个矿山,开采回采率平均87.45%,较2000年提高约5%;选矿回收率平均87.09%,较2000年(89.3%)略有下降。铅锌矿:20个矿山,开采回采率铅平均83.77%,锌平均85.83%,选矿回收率铅平均89.27%,锌平均91.55%,总体有所提高。钼矿:11个矿山,开采回采率70~99%,选矿回收率一般为71.4~87%。其中金堆城钼矿,开采回采率达99.1%,选矿回收率86.8%。钒矿:12个矿山,开采回采率平均为82.08%;选矿回收率平均为67.67%,总体有所提高。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有所进展。部分高瓦斯矿山企业开展了煤层气综合利用的试验工作,我省第一个利用煤层气发电项目在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建成。国有重点金矿山主要共伴生矿产多已回收利用,主要综合回收铅、锌、银、铜、硫,约占应回收共伴生矿种的40%。金堆城钼矿目前综合回收硫、铜、铁、铼等共伴生矿产,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中硫、铜、铁综合回收率分别为60%、80%、65%。

按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安排,2004~2006年,完成了省内神府新民、榆神、榆横、渭北、彬长等5个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和榆林、延安、铜川、宝鸡、咸阳、汉中、商洛、安康等8市非国家规划矿区煤资源矿权设臵方案的编制。有效促进了我省煤资源勘查、开发的合理布局,加强了对煤资源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序管理。

6

为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调整矿山布局,优化资源配臵,2007年省政府批复同意了各市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全省共有499个煤矿、522个非煤矿山参与整合,整合后矿山减少817个。通过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将改变小矿过多的局面,形成大、中、小矿协调发展。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初步成效。已完成全省1∶50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和全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估,在全省划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22个,较严重区40个。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主要集中于陕北、渭北煤矿区以及陕南金属矿区、瓦板岩区,面积8384.09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4.07%;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主要为子长—富县小型煤矿区、渭北石灰岩矿区、秦岭北坡建筑用石料矿区、秦巴山区小型金属矿区、石煤矿区、非金属建材矿区等,面积约20194.7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约9.81%。

全省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共约62822.16公顷,现已恢复土地面积12452.82公顷,总体恢复率为19.8%;共占用破坏耕地11141.87公顷,已复垦面积1275.99公顷,复垦率为11.45%;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约38285.58公顷,治理面积5766.86公顷,治理率15.06%;矿山废水产出量11111万m3,废水处理率63.38%,综合利用率57.44%,矿井水综合利用率50%;矿山废气排放多在煤矿 、水泥用灰岩、石灰用灰岩等矿区出现,通过治理污染状况已明显减轻;矿山共产出废渣约6046万吨,综合利用率28.45%。

四、首轮规划实施成效

我省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自2003年2月16日正式发布实施以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逐步纳入规划管理范畴,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初见成效,规划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

7

逐步显现。

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得到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初见成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果,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渐趋合理;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矿业权管理市场建设取得较大成果,建立了三级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和管理体系,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五、存在问题

1、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滞后

已完成的区域性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在理论体系、研究深度、技术方法手段与精度等方面已不同程度落后,不能满足现阶段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综合利用、重大工程建设以及矿政管理的需要。

2、重要矿产资源勘查滞后

近多年来,由于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足,导致找矿工作进展缓慢,后备勘查基地缺乏,多种重要矿种保有储量呈现负增长,资源危机矿山不断增加。已查明矿产地勘查深度一般较浅,深部资源情况不明。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偏低,资源浪费严重

我省现有采矿能力远大于选矿能力,矿产品仍以原矿和初级加工品为主,冶炼与深加工薄弱,矿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十五”期间,我省矿山结构虽得到一定优化,但小矿多,矿山布局不合理,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矿山企业采矿回采率低;大量共伴生矿产资源未能得到很好的综合回收利用,浪费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

矿山占用、破坏土地面积较大,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破坏问题的治理任务艰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速度过缓。

5、矿业权市场发育缓慢

以资本要素为核心的矿业权市场运作体系尚不成熟,未能有效发挥对资源配臵的主导作用,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上市工作尚未全面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