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1df90690c69ec3d5bb75a6

22.简析废名《桃园》的思想主题及其在艺术描写上的主要特色。

23.简析冯至《我是一条小河》的思想蕴涵。

24.简析冯至《十四行诗》(四、鼠曲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

1.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潘先生这个小市民形象的典型意义。

2.结合作品,论析《春桃》对主人公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其人生遭际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3.结合具体作品,论析冰心小说创作不同的发展阶段。

4.结合《寄小读者》(通讯七),论析冰心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

5.结合《繁星》、《春水》中的具体诗篇,论析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

6.结合《背影》、《荷塘月色》等篇,论析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

7.试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抒情主人公的思想蕴涵。

8.试析《沉沦》的思想意义及作品在体式方面的特点。

9.结合《沉沦》等篇,论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10.结合《死水》等篇,论析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

11.结合《再别康桥》等篇,论析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12.结合作品,具体论析《桃园》主人公阿毛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及其凄然哀婉的悲剧命运。 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B 5.C 6.C 7.A 8.D 9.B 10.C 11.B 12.D 13.C

14.A 15.B 16.C 17.D 18.B 19.A 20.C 21.D 22.C 23.B 24.B 25.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D 3.ABCD 4.BCDE 5.BD 6.ABCDE 7.CDE 8.ACD

9.ABCE 10.CD 11.AC 12.ABC 13.ABCDE 14.ADE 15.BC

37

三、名词解释题

1.“语丝文体”:“语丝文体”由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其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2.“新格律诗派”:“新格律诗派”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诗的发展。

3.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 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个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意义难清,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4.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6他们以《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5.《铁鱼的鳃》:是标志着许地山走上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作品之一,发表于1940年。小说以报国无门的科学家雷教授的不幸遭遇,不幸结局为主干,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党当局的卖国政策,既歌颂了雷教授的爱国热忱,又暗示了“科学救国”纯属幻想。全篇坦露着雷教授(同时也代表着作者)深沉执着的爱国情怀,风格苍劲坚实。小说以切实的现实背景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改变了人们对他初期小说的观感。

6.《繁星》和《春水》:它们分别为冰心他作的两本诗集。在这两本诗集中,作者从自己的“爱的哲学”出发,追求生活的真和美,在诗中反复歌颂母爱、童心、大自然,探索人生的真谛。《繁星》与《春水》的价值主要是在艺术形式上,它们抒写了诗人点滴的感想,零碎的闪念,片断的回忆,诗的触角可以伸向生活、思想、情感的许多角落,因而这两本诗集对于扩大诗的题材领域具有一定意义。

7.《死水》:是闻一多最重要代表性诗集,其中的诗篇创作于1925年6月诗人留美回国后到1927年底之间的两年时间中。是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的产物。诗人在美留学八年,饱尝了天涯羁旅的孤苦和身为“弱小国民”的耻辱。他怀着极大愤慨和热切的富国强民愿望,回到了日思梦想的祖国。然而,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个黑暗腐朽的“死水”般的社会。一个内忧外患,四海萧条的国度。诗人幻想中的瑰梦彻底破灭了。他那敏感的心弦发出强烈的震颤。《发现》、《荒村》、《大鼓师》等篇,均是这一心境的具体体现。

38

与前期发表的《红烛》相比,《死水》消褪了那种青年式的单纯透明的色彩,更加贴近丑恶的现实,更深沉厚重,艺术上也更成熟。其中的大多数篇章结构整饬,韵律和行数。字数都经过精心设计,一般以七字一行为主,两行或四行一节,有时巧妙运用长短行相间的手法,既整齐雅洁,又错落有致。诗中运用大量精巧的叠句。叠字,押韵灵活多变,不拘一格,使节奏鲜明、生动、富有弹性。《死水》显示出较高的诗歌语言技巧,对现代格律诗的创作具有一种开创作用。

8.《桃园》:废名的短篇小说。作品以爱和美为主题,描写了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阿毛短暂。悲哀却又充满着对美的追求与渴望的一生。作品情景交融,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等艺术手法,语言凝重含蓄,风格清新淡雅,具有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感。

9.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原字启明、起孟等,号知堂,是鲁迅的二弟。“五四”时期,周作人方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题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发展和繁荣。从1923年起,周作人先后创作出版了24本散文集。其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集有《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苦茶随笔》。

10.许地山: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之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诗集《空山灵雨》等。

11.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字佩弦,江苏东海人。朱自清从创作新诗步入文坛,但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他最早创作的散文名篇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后又创作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背影》、《荷塘月色》等颇具影响的作品。朱自清的散文结集主要有《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往往取材者小,所见者大,情景交融,语言华美而质朴,显示出严谨洗练、朴素清新的创作风格。

12.李金发(1900~1976):原名遇安、广东梅县人。早年留学法国,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于1920年在法国开始创作白话诗。20年代中期以后,接连出版了《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和《食客与凶年》(1927)三本新诗集。李金发在外国创作的这些诗歌,明显吸取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营养。他留法期间,正值法国诗坛象征主义盛行,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及马拉美、魏尔伦等法国象征派诗人及其诗作,对李金发诗歌创作的思想情调和艺术技巧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法国象征派诗歌以梦幻来取代现实和以颓废为美丽的“世纪末”思想,更引起了李金发的强烈共鸣,这一点深深地映现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

四、简答题

1.简述胡适《尝试集》对现代新诗的独特贡献。

答:文学革命初期,胡适最早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1920年3月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高唱“自古成功在尝试”,显示了他在新诗创作上的探索、开拓精神,《尝试集》收录的胡适1917年至1919年创作的新诗开始打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语言形式上有了较大的革新,不仅全用白话,而且句不限长短,声不拘平厌,音节比较自然。如《上山》一诗,就运用近似俚语的白话,把日常生活中的爬山写得生趣盎然,富有节奏。由于胡适在思想上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束缚、争取自由民主的积

39

极因素,因而这部诗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五四”精神。但《尝试集》对现代新诗的独特贡献更大程度上在于它对旧体诗语言形式的革新,在文学革命初期产生较大的影响。继胡适的白话诗发表之后,《新青年》等很多报刊陆续发表白话诗作。《尝试集》后出版的郭沫若的《女神》,更为诗歌创作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从“敢为天下先”的意义上说,《尝试集》对新诗的发展功不可没。

2.简析胡适《上山》的基本内涵,并以《上山》为例简析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的变化所做的努力。

答:《上山》一诗中,胡适怀着积极的态度热情地赞唱着“头也不回,汗也不揩”、“努力往上跑”的“攀登”精神,以及不达“高峰”决不罢休的愿望和抱负。诗作中表现出一种楔而不舍的奋力向上的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励我们对真理和正义事业的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执著追求精神。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转变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在《上山》以前的诗作中,虽然诗歌也使用了白话语体,但并没有能够摆脱,旧诗体式的束缚,仍然残留着一些文言的词句和气味。而《上山》这首诗已经彻底摆脱了旧诗体式的束缚,是用纯正的白话写成的完全意义的自由体新诗了。将白话诗体从旧体诗中完全解放出来,这是胡适对中国诗歌革命所做出的主要贡献。

3.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

答:叶绍钧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以冷静客观和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特别是对城镇小市民的灰色生活和教育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及其矛盾心理,进行了深入细腻的描写和揭示。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和他们无法摆脱苦难命运,无力反抗现实的痛苦心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民的觉醒和抗争。在内容上都是他最熟悉的生活与人物,所写的都是“平凡的故事”,在小说的艺术结构上从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以文辞的激昂华美见长、而是“用严正的态度如实的写”,着力于现实生活的本身;小说的描写细致入微,语言纯净洗练,确切而富于表现力,这些都构成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风格:朴实无华、真切自然)叶绍铃的小说创作以短篇为主,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以及唯一的长篇小说《倪焕之》。

4.简析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点

答:《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著名的短篇小说,它集中体现了叶绍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不仅在取材方面反映了叶绍钧的小说尤其善于描写城镇小市民和教育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特点,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示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特色:

首先在艺术结构上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的故事,因此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其次不仅客观地描写潘先生这类小市民的生活状貌,更注重挖掘其矛盾。卑琐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第三,作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幽默感;

第四,作品的语言纯净洗练,准确严谨而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5.简析许地山《春桃》思想意义。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