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罗斯政体的形成及其特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论俄罗斯政体的形成及其特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42f8fbfab069dc50220128

的强力部门。

从行政权力上讲,宪法也规定了总统独立的宪法职权。宪法第112条第1款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在任命后的一周内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提交联邦执行权力组成的建议」,俄罗斯执行权力机关的构成是可以变化的。联邦政府有制定重新组建的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从宪法条文次序上,美国宪法先规定国会的权力与职能,然后再规定总统和司法,俄罗斯先规定联邦总统,然后再规定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司法。这个细微差别本身就体现了俄罗斯总统在国家权力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根据俄罗斯现行宪法,立法机构、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可以简单的图标如下。

36

图一 俄罗斯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其次,笔者对俄罗斯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国家权力体制产生的原因论述如下。 从世界范围看,从代议民主制向行政集权民主制转变,从代议制政府向行政集权制政府的演变是当代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以美国为例,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总统的权力不断得到加强,总统已经取代国会的首要地位,成为美国政治的中心,国会趋向于向总统寻求政策领导和政治聚合力。原因首先是因为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带来的复杂社会问题需要加强政府职能。萨塔罗夫等认为,「宪法规定了总统的『两种角色』的模式,国家基础的保卫者和现实政治经济生活的直接参与者。」俄罗斯政

37

治学家米格拉尼扬认为,私有产权、法治、有效立法机构的确立以及正常运转的市民

社会等自由主义的基石必须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来安置。

38

从现实条件看,正如罗伊·麦德维杰夫指出的,向总统提供确保稳定、民主和秩序的必要权力和权力杠杆不是叶利钦的任性行为或者宪法制定者的失算,而是必须如此。因为在俄罗斯民主传统、公民社会和成熟的政治党派体系都还没有形成,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总统可以也应成为稳定、民主和秩序的保障。

39

从经济改革的需要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名誉所长鲍戈莫洛夫认为,民主和市场经济是总目标,但在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是强大的威权政府,它能调节和指导变革过程沿正确路线行进。政治正是经济转型成败的关键所在。国家权力机构职能的弱化对经济激进变革的不利影响使俄罗斯认识到,

40

相对集权对经济改革十分必要。

此外,俄罗斯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权威主义的政治导向是俄罗斯最终确立总统制的重要因素。普京指出,俄罗斯不像美国或英国,在那两个国家里自由主义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历史传统。而在俄罗斯,「国家及其体制和机构在人民生活中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权力的国家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不是甚么不正常的事,不是一件要去反对的事,恰恰相反,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

41

俄罗斯实行总统制,还需要认识总统办公厅的职能。俄联邦总统办公厅负责俄联邦总统的工作保障问题,总统办公厅是一个国家机关。总统办公厅的成员包括以下官员:总统办公厅主任、副主任、总统的助理和顾问、总统驻议会两院和宪法法院的全权代表、礼宾官、总统新闻秘书以及总统办公厅各总局的局长。总统办公厅还包括一系列负责确保总统下属委员会的工作顺利进行的处室及一系列其它机构。由总统本人负责办公厅总的领导工作:他负责任免位于办公厅成员之列的官员。总统办公厅为最高政治领导准备重要的战略决定,在实施这些决定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第三,对俄罗斯总统制的总体评价。

俄罗斯政治家和学者对总统制的评价基本分为两派。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右派基本认可总统制,而以俄罗斯共产党为代表的左派一直主张修宪重新规范总统的权力,避免新的独裁。

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萨塔罗夫等人认为,俄罗斯对总统权力的规定,「首先,这毕竟是法律权力,而不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次,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总统权力一点也不比其它类似政权模式国家的宪法突出。最后,??对总统权力起抑制作用因素的是司法权力,首先是宪法法院的权力。」对现行宪法模式不满情绪的本质,这「并不是总统的权力是无限的,而是对它的使用难以预测」。雷日科夫却认为,

42

独裁主义已经成为宪法和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俄罗斯共产党一直是议会中要求修改宪

43

法的主要政治派别。

笔者认为,俄罗斯总统是宪政体制下的法律权力,但是,俄罗斯现行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还是很突出的。根据1993年宪法,俄罗斯总统凌驾于其它权力机构之上:总统可以解散议会,并且拥有立法实权,可以签署具有法规效力的命令。俄罗斯总统还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直接负责所有强力部门。另外,根据宪法第93条的规定,立法机构罢免总统的可能性很小。可见,宪法对总统权力的规定很突出。

俄罗斯总统制的特点决定了俄罗斯在组建政府时,按照执政能力、忠诚和总统圈内力量对比等原则进行,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建立,国家元首位于塔尖。组建技术专家内阁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内阁顺畅运转,实施统一的政策以及防止内讧。不足的地方是缺乏创意,战略视野狭窄。从总统制实际运行看,1993年宪法实施以来的情

44

况表明,所通过的总统权力模式是有力量的有效的,不过,更有效的途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非正式机制,一种总统制度的稳定与妥协的机制。

45

四 结 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俄罗斯政治转轨进行阶段,俄罗斯政治转轨中政治领导人的变动带来了政策取向上的改变,这固然对新体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是,伴随着权力更替而发生的国家权力结构的变化才具有根本意义。俄罗斯现行宪法的制定鲜明体现了这一点。从社会后果看,「苏维埃制度在俄罗斯的崩溃,成了1993年10月3-4日事件的主要结果」,「大多数人都把当时国内发生的事件仅仅理解为两个权力机关的正面冲突和『上层人物』之间的争斗,其结果并未对解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构成实质性的影响。」而且,「现行宪法奠定了从集权主义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的基

46

础,并在俄罗斯的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与法新的关系形成中,已经并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47

可以说,1993宪法及其确立的俄罗斯宪政制度对于俄罗斯国家发展史的意义是极其深

远和极其重要的。

体现宪政精神的1993宪法通过后,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权限划分得以明确,俄罗斯政治转轨转入政体日渐明朗化的巩固阶段,特点是政治规范与政治秩序开始实现制度化。俄罗斯学者认为,分析俄罗斯的政策要注意四个基本领域:宪法过程、私有化、地区利益与全俄罗斯利益的关系、进入世界文明。其中,第一个领域中的成功,意味着形成法制国家,和保障政权有高度的合法性,失败则意味着加深分裂。可以说,

48

1993年宪法从制度确立的根本意义上实现了宪法过程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宪政制度确立后,制度发展与演变成为政治焦点。

对于俄罗斯政治转轨的整体进程而言,1993年宪法通过之前是宪政制度的博弈期,

1993年至1999年底是政治制度化的形成与完善时期,也是俄罗斯政治转轨基本完成阶段。从政治转轨规律的角度研究,前一个阶段侧重制度的确立,后一个阶段侧重制度确立后运行机制的完善。

笔者将1993年以后的俄罗斯政治过程视为一个相对意义的整体阶段,其核心就是运行机制的完善。同时,还应该看到,俄罗斯在巩固宪政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的同时,叶利钦也在寻找政治接班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罗斯政治的特殊性在于,1996年叶利钦再次当选总统后,他的政治任务是挑选接班人。体现政权基本规则的宪法秩序一旦发生根本变化,就深刻影响着新的制度安排。

一、俄罗斯联邦的政体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着手建立自己的政治体制。在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新宪法通过之日)之前,俄罗斯联邦实施的是总统一议会体制。这种体制由于在权力划分上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总统与议会之间矛盾重重,冲突时有发生。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俄罗斯最严重的政治问题,而且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1993年的10月流血事件。总统叶利钦动用阿尔法特种部队,炮轰议会办公所在地白宫。坚持守卫白宫的俄罗斯副总统鲁茨科伊和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双双被擒,总统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最终以总统的胜利告终。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新宪法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法制国家,俄罗斯联邦保障自身领土的完整和不受侵犯;俄罗斯联邦会议为俄罗斯联邦议会,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Федеральное Собрание)由联邦委员会(Совет Федерации)和国家杜马(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Дума)两院组成;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新宪法为避免总统与议会再次冲突,大大扩大了总统的权限。 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联邦会议,即议会是代表机关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