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慈济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59329a77232f60ddcca1f9

台湾宗教组织慈济基金会 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摘要:当今,在世界各国,具有宗教背景的慈善团体无疑是非政府组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这类团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影响力上都大于非宗教慈善团体。作为华人世界最大的宗教慈善团体,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自从1966年由证严法师创办于台湾花莲县以来,经过了42年的发展,会员由最初的30人发展到现今的超过400 万人,组织也延伸到了全世界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 短短的 42 年的时间,慈济为什么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团体发展到华人世界最大的慈善团体?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是哪些关键因素帮助慈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慈济将来想取得更大的成功,还需要对其管理作哪些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 台湾 佛教组织 慈济会 慈善 管理

慈济的历史与组织成员

慈济基金会的创办人王锦云,1937年生于台中县清水镇,15岁时因母亲生病发愿减寿并开始茹素,后投入普明寺印顺长老门下,取名“证严”字“慧璋”。出家后,证严法师循着其师印顺法师“人间佛教”的思路,以“为佛教、为众生”的理想为目标,立志把佛教精神

1

推展到社会每个阶层。

1966年证严法师在经历一些现实环境的冲击后,认识到必须更积极关怀社会苦难者,在花莲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最初缝制婴儿鞋和30个信众每人每天节省五毛菜钱开始,点滴储蓄、累积基金。

1985年,慈济把慈善的脚步跨出台湾。1991年慈济开始了国际赈灾的行动。23年间,慈济的救助对象遍布世界的65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的9月11日,在纽约世贸中心遭到两架飞机的撞击后,美国警方迅速封锁了世贸中心周围的区域,只有三个团体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在这三个团体中,除了国际红十字会,基督教最大的慈善组织——基督教救世军之外,慈济也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

慈济为了两岸人民的交流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1991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当时证严法师毅然决定发起赈灾活动。当年两岸关系刚刚解冻,两岸人民之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信任感,台湾很多民众对证严法师的决定很不满。对此,证严法师回应说,在我的眼里只有苦难。17年来,从骨髓捐赠到建设希望小学,从长江水灾的大堤上到汶川地震的废墟边,台湾同胞通过慈济传递对于大陆同胞的爱,慈济为两岸中国人建起了一座爱心的桥梁。

42年来,慈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从规模上看,1985年,慈济只有433位“委员”和6万名的“会员”,到了2007年,慈济已经有32980位“委员”和超过 500万的会员。今天的慈济世界,已经形成

2

了“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大志业体系和“慈善、医疗、教育、人文、骨髓捐赠、国际赈灾、社区志工、环保”八大脚印。

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内部,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员:

会员。会员是每月定期向慈济捐款的人。大部分委员会每隔一个月左右去访问会员,收取他们的捐款,通报慈济最近发生的事情,会员们大部分很少积极参与慈济的活动。

委员。委员是慈济组织中的核心。他们的工作包括劝募善款,访问关怀低收入户,慰问救助受灾人员。此外,委员必须参与所在分会的各项活动和会议,吸收新会员加入慈济。慈济内部的所有决策的推动和执行,全部依靠委员。

董事。慈济是财团法人基金会,所以设有董事会,共由七位董事组成。董事由慈济的核心——静思精舍推荐,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目前的董事长是证严法师。董事会是慈济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各项计划及预算、决算的审议核定,基金的管理和运用等事宜。

志工。慈济基金会的大部分事务是通过委员的带领下的志工努力完成的。他们是不领薪水的志愿服务者。在慈济看来,志工要比志愿者更进一步,志工将付出、服务人群当作志向,出钱又出力,有责任

3

心、使命感,不计较时间、体力的付出,能克服艰难,完成任务,并且做得满心欢喜。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有在慈济会所担任清扫任务的“福田志工”;有为慈济人提供餐食服务的“香积志工”;有在环保站做垃圾分类回收的“环保志工”,也有将回收的垃圾做成各种用品的“巧艺志工”;有在慈济医院担任服务工作的“医院志工”,有关怀独居老人的“敬老志工”。

职员。职员是整个慈济体系中唯一拿薪水的人,他们像一般工作人员一样,受慈济的雇佣,完成整个慈济体系的一些日常工作事务,他们包括慈济医院的医生、护士,慈济大学的教师、行政人员,慈济人文志业中心的媒体人员,慈济总部各部的工作人员等。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般的职员相比,由于慈济的宗教性慈善团体的性质,所以慈济的职员除了完成一般的工作之外,还需要完成一些其它的工作。比如慈济大学的部分行政人员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听证严法师开示,慈济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需要学习手语歌等。

慈济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

社区志工为主体的组织再造

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早期慈济委员的组织,由各个慈济委员透过人脉,传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