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慈济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59329a77232f60ddcca1f9

悖论。因此,接班人问题已经成为了慈济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隐忧。

另外,慈济的职员管理也是慈济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至今没有看到有关慈济的职员体系中员工满意度的定量研究。但是根据已有的定性研究,慈济的职员的员工满意度情况不容乐观,这会进一步影响到了慈济职员的组织承诺,从而影响慈济建设高绩效组织的进程。关于这方面,期待将来的慈济研究,能贡献相关方面丰富的研究成果。

慈济的基金总额在2002便已经达到186亿台币(合六亿美元),每年持续收到的捐款在40亿新台币以上(一亿美元),每年固定以财务支持者高达四百万人以上,而它在全球又有几百万名的义工,省下了最“贵”的人力成本,让它的支出几乎全数集中在物资与建设上面,使它成为力量非常强大的慈善组织。慈济最大的成就在于它改变人们的心,以极广心胸来容纳各宗教,教大家以“爱”来面对世人。

慈济以“爱”为出发点很好,但若以“爱”去执行所有善事,究竟有没有发挥全部的力量呢?应该说,有没有像Motorola这些习惯商场如战场的企业一样,有效率的利用它有限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呢?几次看到慈济录像带,年轻的慈济志工或中年妇女志工,到各国帮忙一砖一瓦的盖房子、参访老人院、扫街。慈济人认为,最好的方式是透过自己亲手做善事,把爱直接带给对方。但我认为,善事的需

21

求之大,请几百位各有专才的师兄师姐,去做那些非他们本业的事(如一砖一瓦盖房子),或许没有尽每个人的最大价值。

全球需要帮忙的人很多,有很多善事等着人去做,最好的方式或许依然要参考企业的做法,将每个人的价值发挥到极限。师兄师姐们来自各行各业,应该回到各行各业,让他们能够就地发挥他们的特色,就像广达发挥它低价量产的特色一样,帮助第三世界的人民。可是,目前并没有这个制度。师兄师姐们白天有自己的工作,只有下班时间可以参加慈济活动去帮忙看看老人院、扫扫街。中间缺的那块?就是要请鬼点子特别多的“创业家”去补起来了。 做善事不能以退休心态去做,不能以休闲活动的态度去做,要做,就用做生意的心态去做,用创业的“说做就做”的精神去做,毕竟,做善事最终目的不只是抚慰自己,而是要真的成功的改善全球可怜人口的处境,希望有一天,全球六十亿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有干净饮用水。人人都有幸福。

慈济始终严守宗教的立场与态度,以慈悲的情怀(也就是“大爱”)面对世间的一切,这是慈济之所以会壮大的原因。但是,慈济人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体制”的存在,慈济不可能只靠“宗教形象、宗教本质”去解决“入世”这一向度的所有问题。当吸纳的资源变丰富了(对慈济来说,更正确的形容词应该是 “庞大”),该如何“合理”的分配就会是很大的问题。而伴随分配而来的,是资源的持续挹注,想做的太多,资源却有限,主动的捐献不足,以捐献为

22

名的“开价要求”每每成了必要之恶。我们所听闻的“与慈济互动的负面经验”,这部分占的比重不少,因为,这恰好与慈济在社会建立的形象不符,而这“表(慈济的形象)里(实际的接触经验)不一”的情况。

虽然,这些都是很“个人”的经验,绝不能代表慈济的全貌,但这些经验对慈济的杀伤力很大,因为“主事者”决不是以“个人”的身份为之,而是以“慈济”的名义。所以,慈济人若想凝聚这股善的力量于不坠,“必要的惩恶(‘恶’未必只是恶人,包括恶行)”是应该做的动作。例如叶树珊有钱捐善款却没钱还债,以致于被司法破天荒地判决追回善款以清偿债务,就是极不好的社会示范,慈济应该对这种行为予以批判。

的确,“人可以有立场,但不能没是非”,我只是站在庄子所谓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层次立论。希望个人的逆耳忠言,能对慈济的永续发展稍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Conger, Jay & Kanungo, R N(198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 elusive factor i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London:

23

Jossey-Bass.

House, R J (1977). A 1976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Hunt, J G & Larson, LL.Eds.

Leadership: The cutting edge. London: Feffer & Simons.

Pearce, J.(1993).Voluntee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f Unpaid Workers. London: Routledge.

Sills, D. L. (1957). The volunteers: Means and ends in a national organization. Glenccoe, IL: Free Press

佛教慈济基金会 (2004) .大爱洒人间:证严法师的慈济世界.台北:慈济文化志业中心

郭怡君(1996).慈济现象三十年,台湾大学

何国庆(2000).挑战:证言法师面对挑战的智慧 .台北:静思文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