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技巧 - 转自QZZN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行测言语理解技巧 - 转自QZZN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5cc90a01f69e31433294d3

当然,根据第一、二、三空,如果你划掉了所有的选项——或者一个选项都没有排除——那么,就应该在平时多加积累。因为你的常识库太小了。 ——你无法更有利的做出判断和推理。

[为什么推理题练好最容易拿分?推理的条件都在上面,都给你了——常识和言语的推理前件,需要在考前装到脑子里;数学的方法和思维、资料的简单速算分析技巧,也是基本知识储备——如果像中学一样,把公式符号常数都印在卷纸前面……]

最后:

知家底才能勤为政。

为什么选词早些年从名著中选,近年来更是偏爱各大媒体?

如果有人说,这一本书包含了今年选词考试的所有内容——我猜一定会有上百万人去买——可是,既然国家已经暗示了,选词就从主流媒体里选,你还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人家明明就是在指示:少泡那些没用的娱乐八卦论坛帖吧什么的,多关心一下自己的国家,这是身为一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如果这都做不到,你的选词,就去死吧~!都告诉你复习方向了,你还不关注一下!

其实选词不是死做题,这是国家的导向,是明示出来的:公务员本身的特殊性,就应该做到这些,是很自然的——如果你从备考阶段,就已经具备了其应有的一些素质,显然于你的考试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你更适合,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公务员考试,并不是一种知识型考试,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压力型考试。

……

读报的好处:

一来可以增加常识和语感——语言本身,就有一种人为的习惯与约定成熟的规范在内:所谓语法,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后来人方便学习语言而总结出来的规律——然而,规律很抽象,如果常读标准规范用语写成的文章,就会增强正确的语感,免除错误的用语习惯。 另外,于申论与面试的好处,也是自不必说的——可谓一举四得,何乐而不为?

——可是,许多人输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差距的那零点几分的语感上(这是一种对于言语试题用语熟识度与习惯的感觉)。

简单几个例题:

1、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吸收 断裂 B.接纳 蜕变 C.借鉴 浮躁 D.融合 停滞

第一空,是主动的,所以D不行;ABC都对;

再看第二空这个例子: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

长安流行胡乐,使我们的文化(如何)?

一个小小的胡乐,就能使大唐文化“断裂”?连影响都是微乎其微吧?A排除; C 浮躁的是人心,不是文化,排除;

再看B——蜕变,是往不好了变,有吗?没有;所以说“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 ——用词很精到。

2、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过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纂改

总有些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 显然前面是一种强调“表面真实”的词语:

盖棺定论是用于对人的评价,不用于历史;排除; 铁证如山,强调的是证据,是法律方面的词汇,排除;

无可厚非,“这么做也无可厚非”,显然是指一种做法,没什么可指责的——并不指历史,排除;

还剩什么了?

只有B——总有些[言之凿凿]的“史实”并不真实——总有些说得像真事儿的历史,其实是假的,成语用得很不错;

如果成语积累实在太少,第二空也简单:

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过的——;

并非全部都是真相,就是真的虽然多,但还掺假了——这是什么意思? A增添?不行,隐而不谈,删掉的应该更多;

纂改?也不行,这个贬义词,首先就不行,其次,纂改还能有多少真实呢?也过重; 加减——如果读过一些史书,就应该了解,所谓修史“加加减减”,这是比较常见的说法; 而修饰呢?重点在一个“饰”字,它更强调润色文字,而不是内容——自然对于真相与否,影响不大。

所以,这也是用词也是很讲究的一个题。

3、徐霞客的山水之志来源于父亲的榜样、游记书籍的熏陶和母亲的支持,大概因为读书有偏好,霞客十来岁时应童子试不成,索性改志投奔山水之间,到此时,霞客的所为并不______,古代这样的人很多,但他从此以后______,纯粹一生,别无他顾,这就难得了。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出格 专心致志 B.独特 坚韧不拔 C.新鲜 矢志不渝 D.另类 持之以恒

第一空:到此时,霞客的所为并不______出格?独特?新鲜?另类?好像都行; 直接看第二空吧(囧~回避了):

但他从此以后______,纯粹一生,别无他顾,这就难得了。 就是说投奔山水之间,终其一生

——这是专心致志吗?不是:专心致志,指人心思全放在一个事物上,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的样子——没有一个人,能专心致志一辈子,排除;

坚韧不拔吗?显然也不是:这个词是指不论多么艰难,保持意志坚定,不动摇——投奔山水

之间,这是一种游戏人生吧?这是一种闲情逸致吧?反正我觉不出有什么艰难在其中。 持之以恒呢?有的人说:意思不就是“长久地坚持下去嘛”挺合适的——但我觉得,不光是一个坚持的问题,因为还有爱好,志向的问题。 请看:

徐霞客的山水之[志]—— 索性改[志]

但他从此以后矢[志]不渝——到这里,觉出那个词更微妙了吧?

三、练习策略:

言语部分参考作答时间:

选词,30~36秒; 理解,45~60秒;

以国考40题为标准,即:

25分钟=10+15<=X<=12+20=32分钟。 25~32分钟,应该是正常时限~

(超过这个时间上限,是答不完卷的。)

[附: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正确率是多少,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节奏来答题:这里给出一种练习策略——不光是言语可用~]

以选词为例:时间应该限制在12~15分钟为佳。

所以,你要准备好有800题的题库,进行自我认知训练: [800/20=40组;] 做好以下统计:

时间:(分钟) 正确率(%): 最小题量

< 10 55 10组;

12左右 60 10组;

15左右 65 10组;

不限时>18 60 10组;

[算平均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个不用我教。]

如果是以上结果,那么12分钟,是比较好的节奏,如果时间允许,做到15分钟,有几个

题更细致分析一下也可;

但是,如果用更多的时间,依照自己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知识库去辨析——结果可能是越辨越不明了,正确率反而是下降的——

如果测试之后,是这样的结果,而你正有这种极不好的答题习惯——那么,尽快矫正。 [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但并不知道自己的得分率在什么样的节奏才是最高的——这里面,跟个人做题习惯有关,而最佳的节奏,是跟个人大脑运作的频率达到最佳配合的。]

——————————————————————————————

结:表达观点本身,本来就有一定的自以为是成分在内——就像我选例题,已经尽量选比较简单而且没有争议的了,但是还可能有解释错误的题目——正如出题人想不透做题人怎么会有那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因为个人眼界有限,我同样也猜不透别人。所以,我并不强求您接受我的观点。

速度:我认识一个女生,她做常识+言语,不会超过30分钟。在25分钟之内做完言语,应该说有一种极强的语言能力(她这次行测70+,言语部分自然也应该在75%以上),然而我知道她做的题很多,是经过很苦的训练才取得这样的成果——所以,虽然值得羡慕和敬佩,却也是很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