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特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特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84795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层,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第二层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通过叙述描写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感人的印象——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是坐在安乐椅上逝世的。这些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

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词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形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形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或修辞手段,抒发了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的真挚感情。叙述可以记清事实,议论可以阐明观点,抒情可以吐露情怀,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演讲词的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而且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结构严谨,衔接自然

悼词的整个结构显然十分严谨,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之间充满内在的联系:革命家马克思和科学家马克思的统一;作为科学巨匠,他的两大发现之间的统一,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的统一;作为革命家,他的斗争事迹和斗争风格的统一,在斗争中他的爱与憎的联系等。评价时围绕“革命家”和“思想家”两方面来论述,第2段是个总纲。为了使上下文紧密联系,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有的地方用了一些承递性语句。 。比如整个第2段、第4段的“不仅如此”,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等等,这些语句,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结构严谨,而且使得论述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加强了论述的严密性与完整性。

(3)丰富的情感色彩

①拈连、讳饰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独具一格。如课文第一段,在如此简短的文字中便使用了拈连和讳饰的手法。如“思想家停止思想”一句,其中的“思想家”与“停止思想”两个词是以主语(思想家)和宾语(“停止思想”中的“思想”)同词相拈连。同时,这一句还运用了讳饰修辞,即不直言马克思逝世,而以“思想家停止思想”讳之,含蓄委婉地道出了马克思的逝

世。

②深沉炽热的情感蕴蓄在看似平淡的语言中。如第一段叙述文字初读时的感受或许是平淡的,但当我们读到“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一句的时候,我们便油然而生一种沉重的伤感和悲悼之情,转折连词“但”字和破折号的使用,无疑升华了我们的这一情感。如此遣词造句极易引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会让我们产生与作者同样的心愿——马克思不会逝去,仅仅是睡着了,他还会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