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二中秦海池管理心语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衡水二中秦海池管理心语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9e8db2284ac850ad024269

为人处世的根本。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其实是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过程,也就是管理者自我修炼达到“内圣外王”的过程。

李嘉诚说:“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自我管理的典范,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高的水平,而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身上肩负的责任,再加上他们对未来无限的渴望以及对成功的巨大追求,使得他们非常注重“内省”和“自律”。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教育圣贤的这些话,时时提醒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作为学校的领头人,自己必须严格自律,“正人先正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威信不在于其权力大小,而在于其是否能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校长,一定要做到严格自律,率先垂范。我把学校办公楼定名为“勤耕楼”,寓“勤耕不辍铸名校,大爱无言写春秋”之义,意在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勉勤政,不辍耕耘。从此以后,无论风霜雨雪,晨光熹微中,我一直坚持第一个到校,迎接辛苦的老师们。除极少数的出差之外,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难以忘记的是,去年冬天一个大雪封路的清晨,自己比平时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提前半小时赶到学校,渐渐地副校长都到了,中层主任都到了,班主任们都到了,教师们都到了……在打车都很难的那个清晨,我校教职工无一人迟到,当得知有的老师前一天晚上以高价预约到出租车的那一刹那,涌动在自己心间的,除了欣慰,更有一种温暖和使学校快速发展的信念……

校长的威信不在于其权力大小,而在于其是否能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我给自己立下规矩: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教师敬业,自己首先要做到勤政;要求教师廉洁从教,自己首先要做到廉洁从政;要求教师加强学习,自己要带头学习;要求教师提高业务水平、道德素养,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校长首先要尊重教师。学校每施行一个新规定之前,我总是首先表态,请全体教职工监督我的实际行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校之长,我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让自己的管理给教师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校长的自律,引发二中团队每一位教职工的自律,实现二中团队每一位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最终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自己的校长生涯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别拿校长当干部,什么时候都不能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要学会俯下身子,走到教师中间,倾听教师的心声,做教师的贴心人,当二中的勤务员。“领导就是服务”,让管理成为一种服务,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成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与教职工在思想上诚实相见,工作上诚恳相待,情感上诚挚相融,生活上诚心相助;用事业的追求激励人,用宽松民主的氛围凝聚人;倾听教师心声,维护教师权益;让“管理”变成“服务”,让“命令”变成“感召”,让“威严”变成“亲和”。

“教育是任何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管理更是一项心灵的修炼。修心灵以炼事业,修事业以炼人生。十几年来,我以自律为支点,撬动管理的杠杆,打造最好的自己,从而打造最好的团队,打造最好的学校。我深知,当校长自己“魅力四射”时,学校自会“群星闪耀”,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让管理成为一门艺术,管理便会直抵灵魂,“攻心为上”。我清楚,自己“功力尚浅”,自当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修养一腔情怀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盈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星空和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仰望教育的星空,我们胸怀教育理想;修养教育的情怀,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坚守内心的道德律,我们让教育实实在在。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崇高事业。让孩子茁壮地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让教育的恩泽惠及更多的家庭,让我们的学校造福一方百姓,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倍感神圣和自豪。或许“酸腐”,但坚守梦想,我们“痴心不改”。

教育是一种事业,一种奉献的事业,一种智慧的事业,一种创新的事业。在我看来,绝不能把教育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应把教育视为一种生活态度、精神信仰。教育者应该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心清气爽,爱教育爱到痴迷,让教育成为人生的全部。我经常对全体教职工讲:“教育是一种事业,教育者要从内心深处挚爱这项事业。只有这种挚爱,才能让我们成为真

正的教育者。也只有这种挚爱,才能让我们为教育倾心付出。”我经常对学校的干部说:“我们干的是事业。如果你真心热爱这项事业,你就融进来;如果你想当官,那请你体面地离开。”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二中没人“畏难而逃”,而是团结一心,用我们的超常付出践行着教育的神圣职责。“修养教育情怀,缔造教育神话”,二中成了一处由一群教育圣徒坚守屹立的殿堂圣地,一个由一群教育圣徒传道授业的精神家园,一座由一群教育圣徒支撑耸起的高山巨峰。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虽然教育很“浪漫”,但校长必须很现实,我们的工作需要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浮华。教育需要理想,校长更需要理想。理想是“天”,是目标,是方向;现实是“地”,是基石,是根本。没有理想,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那是教育的功利主义;空有理想,没有高考升学率,那是教育的“乌托邦”。我告诉自己,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浪漫”,胸怀远大的教育理想,又要有脚踏实地的“真实”,把自己的教育理想实实在在地播撒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

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学校管理尺度成为热议的话题。我始终认为,学校一方面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充足空间,一方面依然坚持精耕细作,这样才能使学生成长中的教育盲区得到及时关注,才能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最优教育资源。“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耕细作的常规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抓行为,养习惯,促品质,这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需要我们求真务本,不能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常规管理工作可以不新奇,但必须扎实;可以不抢眼,但必须有效。正是我们落在实处的工作,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量变”促生“质变”,便有了“二中奇迹”、“二中速度”、“二中力量”,有了“天下第一操”。相信精彩仍在继续,这里必将诞生更多的“天下第一”……

如果没有满腔炽烈的情怀,教育就会失去那份美好与鲜活,变得枯燥而疲惫。理想远大,则视野远大;情怀宽阔,则格局宽阔。让管理成为一门艺术,炽热的教育情怀孕育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带来了学校的大视野、大格局,带来了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发展。 研习一门学问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刘邦笑到了最后,成为一代开国之君。他曾得意地说“论行兵打仗,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吾不如张良;论治国家,抚百姓,给粮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但能为我所用,所以

我能得天下。”诚如刘邦所言,他深谙用人之道,是“将将之人”,他用自己的管理实践,证明了自己是一个高明的“管理专家”。当然管理学校无法和治理国家相提并论,但校长也要懂得“用人之道”,做到知人善任,“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成,怯者取其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校之长”终生去研习。

作为一校之长,我告诉自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只有“英雄个人”不会成就一所学校,有了“英雄团队”才能使学校取得长足发展。我让自己学会唤醒、激发、调动、协调所有人的自觉、自主、自为,使之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能。在二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主角;没有“我”,只有“我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二中人从“不得不为”到“主动作为”;“超越永无止境”的校训精神,让每一个二中人从“全力以赴”到“全心以赴”;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激励,让每一个二中人从“工作养家”到“工作悦心”。“我是二中人,要为二中发展做贡献”,学校的发展成为了二中人共同的愿景。把二中打造成全国领先的名校,争创更多的“天下第一”,成了二中人共同的伟大目标、共同的事业追求,成了二中人浓郁的“二中情结”。正是有了二中人的众志成城,上下一心,才使得我校战胜生源难题,突破发展瓶颈,一步一个大跨越,一年一个新高度。

“上者为闲”、“智者在侧”、“能者居中”、“专者居前”,校长不是“救火队长”,不能陷入事务主义,要实现“各就各位、各尽其责、层次分明、收放自如”。我们拥有一支善于管理、肯于奉献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通过“真正放权——适当督导——定期验收”的管理模式,用充分信任为全校教职工搭建起了火热创业的激情舞台。二中所有的事情都由副校长分配执行,谁主管,谁负责。主管副校长放权给各处室、级部主任,处室、级部主任放权给主管干事、备课组长、班主任。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一项重大的任务被分解成诸多小任务,每一任务都有专人负责,每一环节都有专人督导。这样责任到人,执行力大大加强,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作为校长,我的工作主要是进行“蜻蜓点水”式的督导。在督导的过程中,我要求自己做到“六多六少”,即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猜疑;多帮助,少为难;多关怀,少冷落;多指导,少命令;多调查研究,少偏听偏信。我对学校的管理,通过充分放权、适当督导、定期验收,“避轻就重”、抓大放小,避免了“领”而不“导”的混乱,也摆脱了“管”而不“理”的低效。 “一枝独秀不为美,万紫千红才是春”,管理的艺术在于调动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研习管理的学问,使每一个二中人“各显神通、各展其能”,二中的发展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