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取与使用案例素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如何选取与使用案例素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aa5c9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f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选取与使用案例素材?

作者:

来源:《地理教育》2013年第07期

一、从课本中选取与使用案例素材

在高中地理必修3课本中,整本教材所采用的基本都是案例分析法,在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四个版本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素材不尽相同,教学时可将四版本教材中某些案例素材整合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例如,新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内容,人教版采用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案例素材,鲁教版采用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案例素材,在人教版的“阅读”与“问题研究”中提到了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西电东送工程。所以,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有三个案例素材可供选取与使用(实际应该有四个,其中我国的北煤南运工程在新授“能源资源的开发”时已提到,这里不再赘述),即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可重点讨论、分析其中一个案例素材(如西气东输工程),思路大致如下:先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一线、二线的起止点,经过的省区、地形区、河流等);接着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改善能源结构、今后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最后讨论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能源输出地—西部地区的影响;对能源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影响;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分析西气东输这一案例素材后,剩下的两个案例素材可让学生用已经学会的分析思路去分析。所以,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并不在内容本身,而是培养学生分析这一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从生活体验中选取与使用案例素材

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是学生学习经常出现困难的部分,需要较好的空间思维,单纯讲解很容易使学生犯迷糊。从学生周围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体验中提炼出一系列小问题作为案例素材,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可通过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小问题,加深对该内容的理解。

第一组问题: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了宇宙空间。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愈强。)②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一部分能量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上述问题时可适时补充: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会经过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最终到达地面,但是这部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少了些,原因是什么?除了大气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外,大气对太阳辐射还具有反射、散射作用。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统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