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c8a83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6

中国传统文化模拟试卷1

学 年 学 期 (□期 末) 课 程 名 称 (□ 卷) 系 别 年 级 (□考试)装 订 线

一、填空题: 1、( 孔子 )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伦理道德理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将他的富有哲理性的话整理成( 《论语》; )一书。在书中多处用(“仁” )规定界说。 2、唐代出现了专门的制度史专著,如刘秩所作的《政典》和杜佑的( 《通典》 )等。 3、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 《兰亭序》 )。 4、在我国饮食生活的专著中,《四民月令》和(《齐民要术》 )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总结了北方人的饮食烹调经验。 5、北宋末年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为风俗画中之巨幅杰作。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 6、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 阴 )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 《西厢记》 )。 8、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永乐大典》 )。 1、最早的书,是以竹木作为书写材料的(竹简 )。 2、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创始者为何晏、(王弼 )。 3、宋代郑樵撰( 《通志》 )二百卷,是一部通代纪传体史书,在本纪、列传以外,书中的“二十略”为历代学者所推崇。 4、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创造一种雄强浑厚、筋肉饱满的书风( “颜体 ” )。 5、到了( 北宋 )才逐渐出现了精美的文人画,其影响延续至今。 6、我国现存最早,内容丰富的传统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 ),为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7、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诗经》 ),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8、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 祭祀 )的典礼。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篆书 )。 10、京剧的“四功五法”中“四功”指唱、( 念 )、做、打。 二、单项选择题: 1、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 )、嘉礼五类,称为五礼。 A、宾礼 B、婚礼 C、冠礼 D、丧礼 2、“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 )的观点。 A、陆九渊 B、朱熹 C、程颐 D、叶适 3、太上老君,即( ),东汉以后,道教把他塑造为神仙。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曾子 4、哲学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 第 1 页 共 13 页

中国传统文化模拟试卷1

学 年 学 期 (□期 末) 课 程 名 称 (□ 卷) 系 别 年 级 (□考试)装 订 线

A、物质文化 B、行为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5、湖南长沙的( )是唐宋时期著名的书院之一。 A、白鹿洞书院 B、石鼓书院 C、岳麓书院 D、应天府书院 6、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 A、会亲友 B、家族饮宴 C、祭祖扫墓 D、散祭神 7、下列文献记载,最能体现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模式的是( )。 A、“上下与天地同流。” B、“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8、汉代,经典多用下列哪种字体写成(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明代人曾称( )、《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 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封神演义》 D、《儒林外史》 10、( )最早发明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用敝布、鱼网以为纸”,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 A、毕升 B、曾公亮 C、沈括 D、蔡伦 1、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的学校,( )是其首创者。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2、现存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属于礼制的,称为“三礼”,即《周礼》、( )、《礼记》。 A、《仪礼》 B、《家礼》 C、《小戴礼》 D、《大戴礼》 3、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 )、午、未、申、酉、戌、亥。 A、庚 B、辛 C、巳 D、壬 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A、陈子昂 B、骆宾王 C、宋之问 D、王维 5、下列属于道教名山的是( )。 A、五台山 B、九华山 C、武当山 D、峨眉山 6、最能代表隋唐佛教特点的,是宗派佛教的出现。从隋到唐,先后出现了( )个佛教宗派。 A、四 B、五 C、六 D、八 7、盛行( )是宋代书法的一大特色。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8、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 )。 A、《胡旋》 B、《凉州》 C、《绿腰》 D、《霓裳羽衣舞》 9、1916年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这一著名论文,将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大阶段的文化人是( )。 第 2 页 共 13 页

中国传统文化模拟试卷1

学 年 学 期 (□期 末) 课 程 名 称 (□ 卷) 系 别 年 级 (□考试)装 订 线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10、明末清初有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 )。 A、王鸣盛 B、赵翼 C、黄宗羲 D、钱大昕 三、多项选择题 1、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下列文学作品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 A、《归园田居》 B、《岳阳楼记》 C、《醉翁亭记》 D、《石钟山记》 2、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 )。 A、孔子 B、朱熹 C、王守仁 D、王夫之 3、《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有( )。 A、三朝五门 B、市场的安排 C、左祖右社 D、等级原则 4、下列属于文化的有( )。 A、土墙 B、沙漠 C、“迎客松” D、石头 5、周代起规定嫁娶时须行“六礼”,以下属于“六礼”的有( )。 A、纳采 B、问名 C、冠礼 D、请期 1、以下关于“物质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产品创造活动及其产品总和,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具有可感性,是有形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文化创造的基础和表现。 C、从文化结构层次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表层。 D、从文化结构层次看,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深层。 2、我国古代的雕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A、陵墓集群 B、宗教集群 C、古建筑群 D、工艺雕塑 3、中国哲学起源于以下哪些学说( )。 A、阴阳说 B、五行说 C、八卦说 D、崇拜太阳神说 4、北朝的三大著作是( )。 A、《水经注》 B、《晋书》 C、《洛阳伽蓝记》 D、《颜氏家训》 5、明清科举制分( )三种。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四、判断题 1、《离骚》是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 ) 2、唯识宗又名法相宗,是保持印度佛教风格最多的中国佛教学派。(√ ) 3、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 ) 4、住持是一寺之首,又称方丈。( √ ) 第 3 页 共 13 页

中国传统文化模拟试卷1

学 年 学 期 (□期 末) 课 程 名 称 (□ 卷) 系 别 年 级 (□考试)装 订 线

5、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便成为皇帝的代称。( √ ) 6、盛唐时的张萱一生在长安洛阳等地绘制了300多堵壁画,后世宗教壁画多以他为楷模。( × ) 7、中国古代的园林是由人造的建筑物、山水、花木、匾联、文物等要素综合构成的综合艺术品。( √ ) 8、中国音乐按其功能可分为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四大类。 ( √ ) 9、俄国托尔斯泰曾将中国剧本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搬上舞台,借以宣扬中国人的道德精神。( × ) 10、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 √ ) 1、诸子散文以记叙为主,主要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言论和行动。如《左传》和《战国策》。( × ) 2、神仙思想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佛教修炼的目的就是为了长生不死,成为神仙。( × ) 3、中国古代文化注重整体思维: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但缺乏对整体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 √ ) 4、史才是关于知识结构的问题,主要是指占有史料和掌握历史,能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有广博丰富的知识,深思明辨,则善而从。( × ) 5、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攻和宴会、祭祀。( √ ) 6、儒家有强烈的社会意识,积极涉世,功利思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完善自我价值。( √ ) 7、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有结构。( √ ) 8、《孔雀东南飞》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篇章,它歌颂了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 × ) 9、饮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 ) 10、流行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风似飘流”。这首歌化用的是李商隐的诗。( × ) 五、名词解释 1、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文化方面的一大贡献。 2、全真道 全真道是兴起于金代的北方最大的道教宗派,其创始人为陕西咸阳人王喆,号重阳。因他曾筑全真庵修行,故他所创立的道派被称为全真道。他提出儒释道三教同源论。反对门户之见,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孝经》、佛教的《般若心经》为主要经典,以“明心见性”为全真。在修行上反对铅汞外丹术,也不重视符箓斋醮,而提倡功德的积累和内丹的修炼。此外,王重阳制定了严格的教规,要求入道者不娶妻、不茹荤,出家住丛林,并制定了许多清规戒律以约束道士的生活,以集中精力修炼。这些明显是受了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明清以来,凡不搞符箓与外丹,主张内练成真的道派都统一于全真派。全真道遂与正一道成为天下两大道派。 3、“六艺” 第 4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