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d4b43469dc5022aaea00b7

9.【答案】C

【解析】生理P166。肺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以气体扩散方式进行的,气体分子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发生净转移。气体的分压差是指两个区域之间某气体分压的差值,它不仅是影响气体扩散的因素之一,而且是气体扩散的动力和决定气体扩散方向的关键因素。 10.【答案】B

【解析】生理P183。在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时间的CO2潴留能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的刺激作用发生适应,而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刺激的适应则很慢,在这种情况下,低O2对外固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就成为驱动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因素。因此,对于严重肺气肿、肺心病患者应予低浓度长时间给氧,以免高浓度氧解除了低氧的刺激作用而引起呼吸抑制,临床上一般氧浓度维持在25%~30%。但如果氧浓度在15%~20%,已低于空气中氧浓度,失去了吸氧的价值。

11.【答案】C

【解析】生理P199。迷走神经中有传出纤维直接到达胃黏膜泌酸腺中的壁细胞,通过末梢释放ACh引起胃酸分泌;也有神经支配胃泌酸区黏膜内的肠嗜铬样细胞和幽门部G细胞,使它们分别释放组胺和促胃液素,间接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其中,支配肠嗜铬样细胞的纤维末梢释放ACh,而支配C细胞的纤维释放促胃液素释放肽(又称蛙皮素或铃蟾素)。 12.【答案】A

【解析】生理P207。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汁中虽不含有脂肪酶,但是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均可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水性的肠液中,因而可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消化。 13.【答案】D

【解析】生理P217。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进入上皮细胞后,在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再以出胞的方式进入细胞外组织间隙,然后扩散至小肠上皮细胞绒毛中淋巴管,通过淋巴系统吸收。而中、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在小肠上皮细胞中不再变化,它们是水溶性的,可直接进入血液而不进入淋巴。葡萄糖及其他单糖以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吸收;氨基酸及寡肽也以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吸收。 14.【答案】B

【解析】生理P222。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产量和吸入的O2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糖氧化时的呼吸商等于1.0,蛋白质和脂肪氧化时的呼吸商分别为0.8和0.71,正常人进食混合食物时,呼吸商一般在0.85左右。在肺过度通气或酸中毒等情况下,机体CO2的排出量就会增多,使呼吸商变大,甚至可超过1.0;反之,肺通气不足或碱中毒时,呼吸商可变小。长期饥饿时,机体主要靠蛋白质分解供能,故呼吸商接近于蛋白质的呼吸商(0.8),较混合性食物的呼吸商低。多食应该认为是进食混合性食物,故呼吸商在0.85左右。糖尿病患者,由于糖的利用障碍,机体主要依靠脂肪代谢供能,故呼吸商偏低,接近0.7。 15.【答案】D

【解析】生理P246。(1)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并非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是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实现的。当肾血浆流量增大(如快速静注大量生理盐水)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的速度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即有效滤过面积增大,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亦然。(2)当肾交感神经强烈兴奋引起入球小动脉阻力明显增加时(如剧烈运动、大失血、静注肾上腺素、缺氧和中毒性休克等),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少,滤过平衡点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降低。(3)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可引起输尿

管阻塞,小管液或终尿不能排出,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最终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有效滤过压降低。由此可见,它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有效滤过压而实现的。 16.【答案】C

? 【解析】生理P249。从肾小球滤过的HCO3几乎全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其中80%?由近端小管重吸收。(1)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通过Na-H交换分泌H,进入小管液的H与HCO3结

+

+

+

+

合生成H2CO3,很快生成CO2和H2O,这一反应由上皮细胞顶端膜表面的碳酸酐酶催化。CO2为高度脂溶性,很快以单纯扩散方式进入上皮细胞内,在细胞内CO2和水又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形成

?H2CO3,后者很快离解成H和HCO3。H则通过顶端膜上的Na-H逆向转运进入小管液,再次与

+

+

+

+

??结合形成H2CO3。细胞内大部分HCO3与其他离子以同向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间液;只用HCO3?小部分通过Cl- HCO3交换的方式进入细胞间液。(2)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谷氨酰胺可脱氨

-

?脱氢生成α-酮戊二酸和NH4,α-酮戊二酸代谢可生成2分子HCO3。其中,谷氨酰胺酶是生成

+

NH3的限速酶。在细胞内,NH3和NH4处于动态平衡。NH3是脂溶性分子,可通过单纯扩散进入小管

+

腔或细胞间隙。NH4通过上皮细胞顶端膜逆向转运体进入小管液。1分子谷氨酰胺被代谢时生成2

??分子NH4进入小管液,机体获得2分子HCO3,故肾近端小管重吸收HCO3与小管上皮细胞分泌

+

+

NH3有关。

17.【答案】B

【解析】生理P259。(1)大量出汗时,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故当机体大量出汗时可造成高渗性脱水,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血管升压素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血管升压素与交感神经兴奋关系不大,其分泌主要受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影响。其中,晶体渗透压是调节血管升压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2)醛固酮分泌增多、肾小管液溶质浓度下降及肾交感神经兴奋均可导致尿量减少,但不是大量出汗时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18.【答案】D

【解析】生理P308。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两眼视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会聚,也称辐辏反射。当冲动到达动眼神经核后,经动眼神经的活动能使两眼内直肌收缩,从而导致双眼会聚,其生理意义在于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以避免复视。眼外肌瘫痪或眼球内肿瘤压迫可导致物像落于双眼视网膜的非对称点上,从而产生复视。 19.【答案】C

【解析】生理P280。由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常与多个突触前神经末梢构成突触,而产生的突触后电位既有EPSP,也有IPSP。因此,突触后神经元胞体就好比是个整合器,突触后膜上电位改变的总趋势决定于同时产生的EPSP和IPSP的代数和。当总趋势为超极化时,突触后神经元表现为抑制;而当突触后膜去极化并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即可爆发动作电位。但动作电位并不首先发生在胞体,而是发生在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始段,或是感觉神经元有髓鞘神

经轴突的第一个郎飞结。这是因为电压门控钠通道在这些部位质膜上的密度较大,而在胞体和树突膜上则很少分布。 20.【答案】D

【解析】生理P344。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的病因是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受损。其主要症状是全身肌紧张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常伴有静止性震颤。临床上给予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能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应用M受体拮抗剂东茛菪碱或安坦(胆碱能的兴奋性和多巴胺的抑制性之间有拮抗作用)等也能治疗此病,但左旋多巴和M受体拮抗剂对静止性震颤均无明显疗效,该症状可能与丘脑外侧腹核等结构的功能异常有关。 21.【答案】C

【解析】生理P382。生长激素(GH)可通过直接激活靶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和诱导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间接刺激靶细胞产生促进生长发育等生理效应。IGF是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能刺激多种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其中,IGF-1介导GH的部分促生长作用,同时可缓冲血清GH的波动,IGF-2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作用。 22.【答案】C

【解析】生理P409。应激是指当机体受到多种有害刺激时,腺垂体释放大量ACTH,并导致血液中糖皮质激素(GC)快速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在应激反应中,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活动增强,可提高机体对应激刺激的耐受和生存能力。除此之外,应激反应还可导致诸如儿茶酚胺、生长激素、催乳素、血管升压素、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和醛固酮等多种激素分泌增加,同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也增强。所以,应激反应是一种以ACTH和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为关键作用,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23.【答案】A

【解析】生理P407。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促进物质分解代谢的激素,动员体内能源物质的分解功能。胰高血糖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①促进肝糖原分解,增强糖异生作用,从而升高血糖;②减少肝内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促进脂肪酸分解,使酮体生成增加;③抑制肝内蛋白质合成,促进其分解,加速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 24.【答案】C

【解析】生理P429。卵巢周期的激素调节如下:(1)卵泡期:在卵泡期,雌激素浓度持续增加,至排卵前一天,血中雌激素浓度(主要是雌二醇)达到高峰后,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使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刺激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激素)分泌,但以LH的分泌增加更明显,形成LH峰。(2)排卵:LH峰是引发排卵的关键因素。在LH分泌高峰作用下,成熟卵泡向卵巢表面移动,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与透明带、放射冠及卵泡液排出,称为排卵。(3)黄体期:排卵后,卵泡的排卵孔被纤维蛋白封闭,形成血体,然后转变为黄体。颗粒细胞的黄体化主要受LH的调节,LH通过cAMP-蛋白激酶系统,促使黄体细胞分泌大量孕激素与雌激素。雌激素水平再次升高,一般在排卵后7~8d,形成月经周期中的第二次高峰;同时孕激素也达到高峰。 25.【答案】A

【解析】生化P13。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中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26.【答案】A

【解析】生化P40。胸腺嘧啶(T)是DNA的成分,尿嘧啶(U)是RNA的成分,该核苷酸碱基成分中A+T+G+C=1,故此核酸中没有U,可以排除DNA-RNA杂交双链和单链RNA。对于—特定的生物体而言,在DNA双链分子碱基组成中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而题目中的A≠T,G≠C,故排除双链DNA。 27.【答案】A

【解析】生化P70。(1)竞争性抑制剂是与底物在结构上相似,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竞争琥珀酸脱氢酶。(2)不可逆性抑制剂通常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相结合,使酶失活。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结合。反竞争性抑制剂是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 28.【答案】D

【解析】生化P124。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有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

29.【答案】C

【解析】生化P118。(1)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存在于线粒体中,是由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三种酶按一定比例组合成多

+

酶复合体。参与反应的辅酶有硫胺素焦磷酸酯(TPP)、硫辛酸、FAD、NAD及CoA。其中,丙酮酸

+

脱氢酶的辅酶是TPP,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的辅酶是FAD、NAD。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进行脱氢、脱羧反应,转变成乙酰CoA。(2)生物素为体内多种羧化酶的辅酶。同2005-26。 30.【答案】D

【解析】生化P150。(1)乙酰CoA不能自由透过线粒体内膜,在线粒体内产生的乙酰CoA主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入胞质。(2)胞质中的NADH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和α-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柠檬酸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是将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当量的酶促反应循环。 31.【答案】C

【解析】生化P156。长链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需通过肉碱的转运才能进入线粒体基质,从而肉碱促进脂肪酸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肉碱脂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当饥饿、高脂低糖膳食或糖尿病时,机体不能利用糖,需脂肪酸供能,这时肉碱脂酰转移酶I活性增加,脂肪酸氧化增强。相反,饱食后,脂肪合成及丙二酰CoA增加,后者抑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活性,因而脂肪酸的氧化被抑制。 32.【答案】B

++

【解析】生化P189。甲状腺激素诱导细胞膜上的Na,K-AT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还可以诱导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引起物质氧化释放能量和产热增加,ATP合成减少。 33.【答案】A

【解析】生化P204。骨骼肌和心肌中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较弱,在这些组织中,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主要是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进行。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的联合作用和嘌呤核苷酸循环。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脱氨基的方式主要是在肝、肾等组织中进行。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仅使谷氨酸的氨基脱掉。转氨基作用仅有氨基的转移,并没有氨基的真正脱落。 34.【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