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08年度山东省精品课程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1e8ca9be53a580217fcfe0a

2-2-2-5创新与特点 1、 一支由高学历、高职称为主,基本上都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可谓是一大优势。特别是几位高职称教师,集教学科研于一身,而且他们科研的主攻方向就是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领域,科研成果丰硕,处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前沿。这一优势体现在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开拓视野和可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教研组根据教学要求,精心编写并正式出版了本课程实验教材《传感器实验教程》。教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适应了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结合校级科研课题,自行研制了基于虚拟技术的传感器虚拟仪器实验仪,改进了实验方法,提升了实验水平,完成了综合性实验,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之中有:在生产一线应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开放性实验,网络教学,专题学术讲座等,效果显著。 5、结合教师的研发课题,借助于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初步创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现已有的成果是学生在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设计性实验所完成的温度传感器及其控制线路板。

- 21 -

2-3表现形式 2-3-1教材建设情况(包括选用教材情况,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情况等) 1、 选用教材情况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光纤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各种信息的传感器已经成为各个应用领域,特别是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越来越成为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因此,在当今信息时代掌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尤为重要。 本课程教材的选用,我们经过了慎重地调研、对比、审查,最后确定下来的,这就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它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向21世纪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由全国多家高校合作编写,并为多所院校采用。其内容注重能力培养和实用性,并具有前沿性和先进性。 传统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材其内容编排的方式一类是按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为主线,另一类是按传感器的功用分类为主线,而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家21世纪规划教材,适合于高职高专类学生的由谢志萍主编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材把传感器与工程检测技术结合起来,使教材更具广泛性和实用性。该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高等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按照《高职高专教育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目的,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适用性,同时尽量反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领域内的新技术和新动向,其主要特点: (1)、在编写方法上打破了以往教材过于注重“系统性”的倾向,摒弃了一些一般内容和烦琐的数学推导,采用阶跃式、有选择的编写模式,强调实践和实践属性,精炼理论,突出实用技能,内容体系更加合理; (2)、注重现实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以培养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充实训练模块的内容,强化应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技能; (3)、教材内容的设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着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教材内容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超前性、先进性。 2、常规实验教材是本课程教研组根据实验室建设的现状,教学要求中的常规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的需要,兼顾未来专业的发展,精心编著,并由山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传感器实验教程》。该教材针对性强,同时注重了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 22 -

2-3-2教学相关资料的建设情况(教学相关资料指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 1、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情况 本课程把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很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分解开来,整合到相关的实践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的达成。该课件由在检测技术领域工作十几年的课题组成员李磊老师,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已全部完成。 2、案例建设情况 本课程的每一节理论课中均或多或少地包含了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它的设计思想是基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实际案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其在工程测量和检验中的应用;会分析和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通过设计型实训来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能。目前,常用传感器的工程案例已基本完成。 3、习题建设情况 2008年,课题组结合课程建设和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基本建成了结合工程实际案例的电子习题库。每一章的习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及计算题等,共计九章习题。该习题库(含实践性环节)的制作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难易梯度,并且注意主客观题型的比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电子习题”中除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复习外,还有综合性设计性练习并给出了提示性的资料,引导学生方便地自学。 4、实训实习项目建设情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课程设计了两大类实训项目,一类是培养传感器应用能力的自主性实训,主要有电阻应变片称重、差动电感测位移等5个;另一类是培养检测系统集成能力的设计制作型项目,主要有湿度测试仪、酒精测试仪的设计制作等3个。在教学中采取了工学结合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训项目为单元,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项目式教学法,工学相结合。就是采取在实训室利用各种传感器实物来教,增强直观形象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实训台上进行一定的操作,在学中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到相关企业去实践,由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行指导,弄清传感器的应用情况,以及检测系统的集成情况,通过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 23 -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1教学模式(含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及使用效果)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应用面很宽的基础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本门课程开设伊始,我们就确定了采用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验、实训比例占总课时的40%以上,课堂教学大量使用演示仪器、结合工程 实际应用;实验室除了完成规定实验内容外,向学生开放,进行开放性实验; 组织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到生产一线的实际应用;配合企业实际进行的集中实习结合项目开发进行的课程设计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有: ① 采用主讲教师讲授的启发式、课堂上师生互动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主讲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要能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维,只要学生能积极思维,就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互动目的,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② 根据每次讲授内容,教师要能提出符合内容的工程实际案例,以工程应用背景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将案例的讲授与相关试验相结合,使枯燥的公式推导和解题变成有趣的试验过程,以提高学习效果; ③ 采用Flash、Powerpoint等多媒体应用软件平台设计开发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变粉笔黑板式教学为现代电子教学,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如具体的传感器)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的具体,形象生动; ④ 采用实物实验与虚拟仪器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效果,利用自行研制的虚拟仪器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在实践中学习,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 3-2教学方法(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其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前所述,这之中有:多媒体教学,最大限量的增加信息量。 演示实验、实物展示等配合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实用技术、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能力。现场实习,项目引导课程设计,学生如临职场。开放性实验,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学生视野。专题讲座,引导学生了解前沿,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另外,针对工厂岗位的需要,并考虑到目前高职学生的现状,克服学生对纯理论不感兴趣的现状,该课题组改革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的方法,压缩不适合高职岗位的理论课时,购买了教材涉及到的几十多种传感器。在每一节课的开头,接通电源演示某一种传感器的工作过程;然后请两个学生与教师一起将该传感器拆开,让全班学生看清内部结构;接着换两个学生再将它组装起来,再换两个学生来接线、通电、调试;用仪器测量它的输出信号,最后由教师从理论上分析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上述演示、拆装、通电、调试、测试、讲解的整个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理解和掌握大纲规定的内容。 在授课时,该课题组组重视师生互动。每个传感器演示结束后,由学生总结看到的关键部件,分析工作原理,再由教师做结论,再根据每一个传感器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其用途和调试方法,再看课件,最后还讨论传感器的工艺改进意见。整个过程还设置了几个实际现场将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碰到问题后去想,从中学到技术。部分学生课后还能就某个演示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讨论。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