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总体规划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291556ad02de80d4d8406f

通渭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旧城改造难度大,县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约束。

六、县城发展面临的机遇

1.“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客观上将加快通渭县城建设,将必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而县城在县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集聚人口、经济及其它社会、生产要素的能力将会更强。

为了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应该选择县城作为全县的“发展核”、“增长极”,从而进一步发挥其作为县域中心的综合功能。

2.市场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变革也要求县城的总体规划必须随之变动以适应形势的要求。在新的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原有县城格局注定被由市场经济项目导向的格局所取代,这就要求县城总体规划要从思想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必须以市场经济、开放竞争为出发点,增强动态应变和综合超前的意识;在规划内容和深度上更要有所创新和发展,使县城总体规划在战略上对县城发展起到宏观调控作用,在战术上则更具备适应滚动发展的伸缩性和可操作性。

七、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1、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县城形象,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县城发展速度。

2、规划突出“以人为本”这一哲学思想,切实协调好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关系。规划要利用现有条件,改善和优化用地结构,有序组织生产、生活、交通等基本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3、继承上版规划的优点,摒弃其不足,积极探索县城发展的新动向、新特征和新趋势,既要体现县城的地域特色,又要适应县城发展的新要求;既要体现县城的“历史”,又要力求表现和确定县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4、坚持贯彻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的原则。规划中要充分挖掘建成区的潜力,绿化南北两山、荒沟、河漫滩,改善县城环境,提升县城形象。

5、优化县域城镇体系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城带乡,力求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 (二)、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是在对通渭县城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城镇规划理论,对上一版规划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强化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集聚作用和在区域发展中的结点功能。规划的重点在于突出县城特点,协调县城用地功能组织,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

— 13〃· —

通渭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提升县城环境形象,实现规划期内县城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其可持续发展。

1、规划要从“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出发;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方向;以创造优良生态环境空间为目标;实现其持续发展。

2、重视县城的文化内涵,在对其文化底蕴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规划力图挖掘并表现县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3、提升县城的环境品位以增加绿地面积为突破口,突出广场、雕塑小品的设计,营造绿色开敞空间,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4、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为保障县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性投资增量的需要,部分基础设施将适当超前规划。

5、县城规模适度,不刻意求大,要小而精,小而美。

6、在市场经济指导下,适应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和城市建设新机制,运用经济论证方法,从成本效益的比较分析中寻找选址、布局、投资方向、开发规模、用地强度,基础建设与使用等方面的最佳方案,发挥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的最大经济潜力。

7、保障县城规划的实施和有限城建资金的使用效益,遵循“一次规划,重点建设,分期实施”的原则。

8、在充分协调县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三位一体的同时,在保证规划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成本,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9、县城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确保县城整体的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

10、强化规划的宏观作用和连续性,提高规划的弹性和适应性,为县城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11、在县城用地空间的发展方向上,坚持“稳定东区,改造中区,发展西区”的方针。

12、正确处理好国道与县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境公路与城区道路以及旧城改造之矛盾。

— 14〃· —

通渭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一章 总 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5)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1995)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6、《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县委发(1996)16号)

7、《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与本规划相关的规范

二、规划期限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法》规定,本次通渭县城总体规划期限定为20年,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20年,对于2020年以后的发展远景仅作出轮廓性的宏观设想。

三、规划区及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界定

(一)、规划区范围

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建设部(建规[1990]650号)文,经与通渭县有关部门协商,县城的规划区范围界定为: 东到盘纸厂;

西至民通公司、味精厂西1KM处; 北至笔架山山脊;

南到南屏山、清凉山山脊。 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二)、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本次规划建设用地672.03公顷。规划建设用地北起新国道310线,南至南屏山、清凉山山脚,东至盘纸厂,西至规划区西缘。

— 15〃· —

通渭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根据《关于制定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说明》和《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二十一世纪初期通渭全县要进一步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实现全县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由脱贫致富、稳定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社会经济全面繁荣。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

指导思想: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开发推动、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使全县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

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三增一降一稳定”为目标,以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为重点,遵循三个规律(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科学规律),实施七大战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可持续发展、产业开发、城镇化、开发带动、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努力走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据《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内生产总值(GDP)“十五”末达到85342万元,年均增长10%,到2010年达到128013万元;

——农业增加值“十五”末达到33693万元,年平均增长5%,2010年达到42116万元;

——工业增加值“十五”末达到4912万元,年平均增长10%,2010年达到1亿元;

——乡镇企业增加值“十五”末达到5918万元,年平均增长14%,2010年达到1亿元;

——财政收入“十五”末达到6000万元,力争达到6500万元,年均递增14.5%,2010年达到1亿元;

——粮食总产量“十五”末达到15150万公斤, 2010年达到2亿公斤; ——油料总产量“十五”末达到1380万公斤, 2010年达到2500万公斤; ——农民人均纯收入“十五”末达到1790元, 2010年达到3000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五”末达到17739万元,年平均增长10%,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