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5单元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3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5单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2b35134b73f242336c5f94

课时安排

1、负数(3课时)

2、圆柱与圆锥(9课时)

⑴、圆柱?????????????6课时左右 ⑵、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3、比例(14课时)

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⑵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⑶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4、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⑴、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⑵、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⑶、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⑷、综合应用?????????????4课时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

(2)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4)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册教学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 三、本册教学难点:圆柱与圆锥、比例的教学。 四、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力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结实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

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建议

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 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六、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

2、多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5、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6、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7、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1、课前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右上方,文具盒横放在桌面正中间。

2、候课:上课音乐响起,要迅速而安静地走进教室,值周班长提示“静息”,每个学生伏在课桌上“静息”,等待老师上课。 3、铃声响后:

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向外跨出一步立正站好后,再鞠躬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老师也鞠躬回礼:“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再按照要求安静坐下。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鞠躬说:“老师,再见!”,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后,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出去玩。 4、举手发言: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

5、坐姿、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专心致志地听,积极思考,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陈述、或补充、或更改。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未得教师许可不得离开座位和教室。

6、语言表达:1、能说完整的话。2、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言亲切,态度诚恳。质疑时,学会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或××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学习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7、握笔姿势: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杆向后躺着,笔尖向前斜着。

8、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9、合作交流: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本期研究题目:如何在计算课上熟练运用“DJP”教学模式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

能认识负数,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教学难点:

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温度计、工资折、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七、本单元教学措施: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知道负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能借助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八、本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负数的认识和意义导学案 学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习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目 2、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标 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游戏感知负数 (1)同桌两人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者得到5分,输者倒扣5分,平局记0分。将每次的分数记在计分表上。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预 得分 甲 习 乙 学 (2)听信息,独立思考,选择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介的表示出案 来。 ①甲对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8名同学 ③小命爸爸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导 学 案 课 堂 检 测 课 汇报:你是怎样记录的?指明学生汇报并展示其记录。 1、相反意义的量 提问:刚才老师所说的信息中的量都具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有两个量 (2)有相反的意义 请学生再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教师归结: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即相反意义的两种量) 2、正数与负数 师: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出示学生记录信息的方法,交流统一意见:加 “+”“—”来区分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自学课本第3页内容,认识负数,明确负数的读写。 3、负数的读写 (1)读出下面各数 2 +3 -9 -206 -42.56 -2.18 - 12 (2)写出下面各数 负八 负二点六 正七分之一 百分之十七 负百分之二十点四 (设计意图:明确了相反意义的量后,很自然的引出负数并学习其读写法,使学生明确正负数的差别) 4、进一步了解负数 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后。 教师出示温度计学生观察,交流温度计上的正负数与表示的实际意义。 点拨质疑:0摄氏度是不是表示什么温度也没有? 水位警戒牌中的0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说说0的意思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板书: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从现实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在学生认识正负数后,将学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对0有新的认识。) 5、教师小结:(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1、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