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模拟】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考前模拟】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73cada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1

岭南等道的宣抚、安慰使。当初,淮南的陈少游依附李希烈,而张镒的判官韦皋杀死了邠、陇的叛兵,不响应李楚琳。萧复回朝执政,建议说:“陛下拨乱反正,功臣已经显贵,只有存善去恶做得尚不明显。陈少游位居将相,首先臣服于贼兵,韦皋名低官小,独能正直忠烈。如果使韦皋替代陈少游,那么天下人就能清楚地知道逆顺之理了。”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萧复退出,宦官马钦绪向宰相 刘从一作揖,靠近刘从一的耳朵说了一些话,接着刘从一秘密劝告萧复说:“皇上有诏,与您商议的先前所奏之事,不要让李勉、卢翰知道。”萧复说:“朝廷大事还应当和公卿商议。如果李勉等人不称职,应当罢免。既然是宰相,商议事情可以单独避开他们吗?如今和您这样做或许可以,我只是害怕渐渐成为常规,朝政由此衰败。”刘从一告诉皇帝,皇帝不高兴。萧复以有病为由辞让宰相位,皇帝准许了。贞 元四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 )

A.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5. 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案】14. B 15. (1)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

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应是“用写诗消磨时光”。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此题根据“病客”“鬓丝”“惟思睡”“两忘机”分析可以分析出诗人年老力衰,青春不再,内心处于一种空灵的状态;分析情景关系时抓住“蜜熟黄蜂”“芍药樱桃俱”等意象描绘所写景物,突出樱桃花凋谢,春天已经不再,凸显出诗人的伤春之悲和无奈之感。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格律已经很严,而次韵诗又多一重限制,不易写好。苏轼诗中的次韵之作竟达三分之一。有人指责他骋才,搞文字游戏。其实,艺术本来就是戴着枷锁跳舞,限制越严,表演越自由,越能赢得观众的喝彩。苏辙的原唱是:“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从今日日非。”这当然不失为一首佳作,抒发了伤春之情,寄托了身世之感。但与苏轼和诗相比,却略逊一筹。

原唱的首联是惜春,和诗的首联却语意双关,既可说是惜春,又可说是伤时,感伤整个“青春”的虚度,内涵丰富得多。出句以反问语气开头,着一“可”字,表示“青春”已无可挽回地消逝了,比原唱的陈述句“不复追”,语气强烈得多。杜甫《曲江》诗有“何用浮名绊此身”句,苏轼反用其意,表示“欲将诗句绊余晖。”诗名虽也是浮名,但诗人已把功名事业一类浮名排除在外了,也就是“我除搜句百无功”、“更欲题诗满浙东”(《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之意。青年苏轼“奋厉有当世志”,本以“致君尧舜”为目的。但这种雄心壮志早已像春梦一般过去了。他因同王安石的分歧被迫离开朝廷,无法施展抱负,只好以“搜句”来消磨时光。这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可见开头两句就感慨万端,有很多潜台词。

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心灰意懒。前句直赋其心灰意懒之情,以“惟”字加强语气;后句用一“亦”字,以黄蜂之懒比己之懒。颈联是化用杜牧《题禅院》“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句意,出句写景,遥接首句的伤春,“俱扫尽”的“俱”字说明春色已荡然无存;对句抒情,是“酒阑”句的进一步发挥,说自己淡泊宁静,泯除机心,不把老病放在心上。

尾联是进一步抒情,作者想要借《法界观》里的“圆融无碍之说”洗刷世间之烦恼。

苏辙原唱颔联是比,颈联是赋,对仗平稳。苏轼和诗中间两联颇富变化,元人方回称其情和景相互交织,虚虚实实,“一轻一重,一来一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六)。此诗尾联上句五仄落脚,下句不作拗救,正是“诗律颇宽”的表现。虽然未守诗律,但有“神妙流动”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2)天宝三载,李白受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中“________,玉盘珍羞直万钱”写出宴会盛况;而李白面对奢华盛宴却“_________”,拔剑四顾,心绪茫然。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江月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 哀民生之多艰 (3). 金樽清酒斗十千 (4). 停杯投箸不能食 【答案】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太息、樽、清、箸、尊、酹。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 的大门,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但假如通往幸福的门是一扇朴素的简陋的甚至是寒酸的柴门,该当如何?我们 而来,带着对幸福的憧憬、热望和 的追求,( ),沧桑还没有洗却,眼泪还没有揩干,沾满泥泞的双足 ,凝望着绝非梦想中的幸福的柴门,滚烫的心会突然间冷却

吗?失望会笼罩全身吗?

我决不会收回叩门的手。岁月更迭,悲欢交织,命运的跌打,令我早已深深懂得什么是生命中最最值得珍惜的宝贝。只要幸福住在里面,( )!幸福的笑容从没因身份的尊卑贵贱失去它明媚的光芒。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是幸福本身。幸福比金子还珍贵,这是生活教会我的真理。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 千里迢迢 孜孜不倦 拾级而上 B. 富丽堂皇 千里迢迢 宵衣旰食 一拥而上 C. 富丽堂皇 不远千里 孜孜不倦 拾级而上 D. 金碧辉煌 不远千里 宵衣旰食 一拥而上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 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B. 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汗水、伤痕 柴门简陋又如何,茅屋朴素又如何 C. 带着汗水、伤痕和一路的风尘 柴门简陋又如何,茅屋朴素又如何 D. 带着一路的风尘和汗水、伤痕 简陋的柴门又如何,朴素的茅屋又如何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B. 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C. 我摸爬滚打,跨越山川大漠,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还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D. 我跨越山川大漠,摸爬滚打,寻求的是幸福本身,而不是幸福座前的金樽、手中的宝杖。 【答案】17. A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壮丽,豪华美丽。此处用来修饰“大门”,讲的是大门的样子,而不是其“气势”,应选“金碧辉煌”。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不远千里: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根据语境,此处两个词语都可以。

孜孜不倦:勤奋刻苦地工作而不知疲倦。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此处指的是普通人的努力,应选“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