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ker - 晶体解析攻略-by J.H.Wang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Bruker - 晶体解析攻略-by J.H.Wang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8ce3fac8d376eeaeaa31c5

3.2 XS解析粗结构

得到res文件:包含了ins文件的内容和所有的Q峰信息。(此步骤建立在已经进行XPREP的前提下),显示结果。

注意:R(int),R(sigma)越趋近于0越好。R(int)一般< 0.05,R(int)< 0.15为佳。CFOM越小越好,< 0.1,一般结构可解析。RE < 0.2,最多不能超过0.3。

3.3 用xp程序与xl程序完成原子的指认,付利叶加氢或理论加氢,画图等。

打开xp,输入fmol:出现一系列的Q峰信息。每次打开xp后都要先输入此命令。

输入pick,进入Q峰之间连接的结构体系中。根据化学经验(键长,键角以及连接方式)和自己晶体的预测的结构,对Q峰进行取舍。取舍完毕后,进行原子的命名。当闪点在某个原子上时,从键盘上输入要命名的原子的符号,然后回车;闪点就会跳到下一个要命名的Q峰上。当闪点在某个Q峰上时,如果直接回车,会删掉此原子,用backspace可以复原;如果直接敲空格键,闪点会跳到下一个Q峰上。敲“/”键,保存命名结果,退出;敲“esc”键,不保存结果,退出。

输入pick $C:表示至选择C原子。

输入pers:可以看棍球图,如果有错误的原子命名,可以继续用pick命令进行修改。

输入proj:可以看到结构图,并可以旋转观看。 输入name Q? C?:表示将Q?命名为C?。

输入kill Q?:表示删除Q?。输入kill Q? to Q?:表示删除Q?到Q?。kill $Q:

9 / 22

表示删除所有Q峰。

输入uniq $Q:表示孤立所有与Q峰相连的原子。

输入fmol rest:出现一系列除孤立体之外的所有原子信息。

输入grow:可以长出对称的单元。如果没有对称的单元,则此命令无效。输入fuse:删除grow出来的原子和其他操作长出的原子,这些原子不能带入精修的过程中。

输入sort /n:对原子进行排序,按照原子名称的序号;如果输入sort $C $N则按照原子种类进行排序。

输入proj and bang:可检查键长、键角是否合理。 输入mpln /n:可获得最适合观察的结构图。

输入envi $q: 可获知与Q原子相连其他原子的键长,键角,二面角等信息。 输入diag:

输入help: 可获知xp中可使用的所有命令。

输入file name.ins,一般file p.ins。保存所作的命名信息。会有提示询问是否从name.res中拷贝信息,直接回车。注意:name指用xs解析时命名的作业名,不能更改。

输入quit,退出程序,敲esc退出程序。

用xl进行精修,点击xl,出现精修过程,看是否符合标准:a) 化学上合理(键长、键角、价态);b) R1 <0.08(0.06),wR2 <0.18(0.16),goof=S=1±0.2(1.00); c) R(int)<0.1,R(singma)<0.1; d) Maximum=0.000, U < 0.1。e)残余Q峰强度必须小于1(一般地,对于轻原子结构,其峰/谷(peaks and holes)最大值在±0.1~±0.3eA-3范围。对于含有重原子的结构,通常值会更大一些,而且这些残余峰通常在距重原子0.6~1.2A的范围。如果该重原子的原子序数为Z,这些电子密度峰或谷的数值在±0.1ZeA-3的方位就可以接受).

定出基本正确的结构模型后,在前几轮精修(各向同性)中,可以通过检查R1和U值,来检查原子确定的是否正确,并逐步指认出非氢原子。R1应小于0.4(wR2为0.5~0.7),越小越好,U应在0.1以下。如果在精修过程中,U值急剧增大,说明该原子并非存在。如果U偏大,该位置可能是一个更轻的原子;如果U偏小,则可能是一个更重的原子;还要注意残余峰的大小,如果其大于1

10 / 22

就应考虑是不是还有未发现的非氢原子。

精修时,建议将p.res文件另外保存一份,以防止解析错误,从头开始。 如果其他的条件不符合,则要修改ins文件:加入

anis:对所有指令后的非氢原子进行各向异性精修,anis n对指令后的前n个原子进行各向异性精修,anis C对指令后的指定原子进行各向异性精修

omit:忽略指定的衍射点,一般都要用到omit -3 52

afix:将指定的原子坐标强制性的固定在指定的位置上,或者在指定的位置上产生原子

afix 3 表示固定H原子的坐标

afix 13 表示固定垂直于某个平面的H原子的坐标 afix 23 表示固定亚甲基上的H原子的坐标

afix 137 表示固定甲基上的H原子的坐标(好像是afix 33) afix 43 表示固定类似于苯环上的H原子的坐标 dfix (限定两个指定原子间的距离)

hfix (限制氢原子在固定的位置上,如hfix 43 N6)

在原子的数字信息部分查找是否有H原子的产生(即付利叶计算出来的H原子),如果有则要把它固定起来(afix 2 表示固定温度因子,精修坐标;afix 3表示固定坐标,精修温度因子),以防在精修时其随处飘动,引起漂移值不稳定等。

保存后退出。继续用xl精修,看是否符合标准(也可以省略此步,因为H原子还没有加完)

用xp程序进行理论加氢

打开xp,输入fmol,输入kill $q,去掉所有的q峰 输入hadd,理论加氢(constr)

输入pers或者proj,查看H原子加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要用“kill 原子名”干掉。

输入file name.ins,回车,输入quit 继续用xl精修

xp与xl交替使用,经几轮精修之后,看标准是否达到,如果没有达到,还

11 / 22

要继续查找原因,修改ins文件。

小技巧:可通过将name.res文件中END后的WGHT行移到FVAR行之后,来修正S值。

攻略四 生成cif文件

生成cif文件,产生数据信息的ins文件中的命令,可以将这些命令加在unit和wght之间:

ACTA:产生cif文件

TEMP -78:表示实验温度,一般默认摄氏度 Size a b c:晶体三个方向的大小,依此计算透过率 BOND: CONF: EQIV:

HTAB 2:计算氢键,并写入lst文件。 防止分子量错误的做法:

ZERR 4.00 (一个晶胞中所含分子数) SFAC C H N O S

UNIT 60 60 12 8 4(此数据从name.lst文件中获取) Unit-cell contents from UNIT instruction and atom list resp. C 18.00 60.00 H 18.00 60.00 N 18.00 12.00 O 18.00 8.00 S 18.00 4.00

输入这些命令后,精修一轮就可产生相应的信息。用EDIT打开name.cif文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