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ba1a7d8e9951e79b8927d1

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又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2)异化劳动指原本体现人的本质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发生异化。

2.答: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艺术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关系,它是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诸多的意识形式的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的一种。 这一不平衡关系表明,对进步这个概念一定要从历史的具体的意义上去理解;同样看待物质生产的发展和艺术发展及其之间的关系也要从历史的具体的意义上去考虑。物质生产和艺术之间不平衡地发展是一种关系性发展,它表现为偶然。不平衡关系状态,是那些从实质的必然性上表现出的作为必然性的表现形式的偶然因素所形成。它导源于自然规定性。同研究任何事物一样,研究艺术也必须从自然决定 一切开始。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绝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绝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这是对不平衡系的具体说

明。不平衡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是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部的不同艺术种类的关系中有这种情形,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如希腊神话和史诗就是如此。其二,是在艺术领域同社会一般发展的关系上有这种情形如莎士比亚同现代的关系。也可举别的例子。艺术发展虽然和社会或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不成比例、不平衡,但并不影响艺术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有密切联系这一看法。马克思是通过对古希腊艺术的永久的魅力的分析来告诉我们这一点的古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非但同那个发

第 17 页 共 22 页

达的社会阶段并不矛盾,而且还正是那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与结果。 马克思的不平衡原理不是说两种生产总是有着规律性的“不适应”现象,而是强调两种生产在历史的跑道上,并不是任何时期都是手拉手地齐头并进,对这两种生产的进步的理解要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承认不平衡关系,不是意味着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无关,也不是意味着他们具有某种反比例关系,不是说物质

生产落后,艺术必然繁荣,或者物质生产愈落后艺术生产愈发展,而是要我们知道理解相信在物质生产相对落后的国家,艺术可以发展繁荣起来,物质生产不发达的国家精神文明也可以建设起来。 3.答: \艺术的公转律和自转律\说法是以地球的公转律和自转律作比,来论述文艺的运动规律及其与社会基础的关系的。马克思早在1842 年《第六界莱因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指出:\在宇宙系统中每一个单独的行星一面自转,同时又围绕太阳运转,同样,在自由的系统中,它的每个领域也是一面自转,同时有围绕自由这一太阳中心运转。\马克思以这一形象说法所描述出的事物运动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文学艺术。我国文艺理论家杨晦在其《论文艺运动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运用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来进行论述的。文艺在社会经济基础的支配下的运动是公转,而自己的独特发展则是自转。地球可以自转,但离开公转它将不复作为球存在;而

公转当然也不能代替自转。文学艺术亦然,离开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也将不可能作为文学艺术而存在,文学自身的运动也决不能够因为其对社会和经济基础的某种依赖关系所遮蔽或替换。同地球的

第 18 页 共 22 页

运动类似,文艺的运动也有向心力和离心力。马克思认为,虽然许多作家是一个占支配地位的阶级的代言人,但是伟大的文学是能够超越某一流行的意识形态之上的。不同的作家如此,同一作家有时也这样,对于当时的主流社会来说它可能同时具有向心力和离心力。比如歌德、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原因就在于文学艺术活动是有其自己的特色、原则和精神追求的。文学艺术和艺术形态之间也存在这种公转律和自转律的关系。文学艺术既有绕着意识形态的公转也有自转,并且在其运动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向力和离心

力。与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相比,文学艺术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力是明显的,甚至某些时候在文学艺术的某些形式中,尤其是在不同的那些把文学视为宣传手段或单纯功利主义的作品中,其本身就直接实现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

4、答:从其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基础出发,马尔库塞美学和文艺理论思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艺术和审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既存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而使人们摆脱了既存现实,获得解放。换言之,人的解放的根本标志和现实途径,就是以艺术—文化为手段的心理—本能压抑的消除。他的文艺理论思想主要内涵是: (1)艺术的异在性和否定性。

他认为特性表现这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创造的世界是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或尚未存在的,它是人们的理想和愿望,这是一个不受压抑的现实原则所规范和约束的自由的世界。二是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根本对立的,是对现实世界的否定。艺术对于现实的否定性,不在于

第 19 页 共 22 页

它直接高呼否定的口号,说革命性的语言,而是借助于艺术的审美形式。

(2)艺术具有间接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

由对艺术和审美的否定性出发,马尔库塞充分张扬了艺术和审美的政治和革命的功能。一是通过美学形式而具有升华的功能。现实世界造成了人性的压抑和扭曲,艺术由于超越了直接现实而展现了一个非压抑性的条件,从而使人的本能如狭隘的性欲得以升华为广泛的爱欲,艺术的革命功能就体现在这种升华之中。二是艺术和审美具有心灵解放的功能。马尔库塞认为,想象和幻想正是艺术和审美的特有领域,通过想象和幻想,艺术对于现行的理性原则提出挑战,是对现实原则的彻底否定,从而艺术使自己具有革命的功能。三是艺术和审美具有造就“新感性”、创造新主体的政治功能。马尔库塞的“新感性”,就是能超越压抑性的现实原则,以感性为中心的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而要建立“新感性”,必须建立新的社会主体,而新的社会主体的建立,必须最好的途径就是进行艺术和审美的活动。

5、答:“艺术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解文艺的活动属性于提出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文艺的精神实践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明确地使用了“艺术生产”的概念,首先,这一理论提出,体现了马克思对文艺活动的内在规律的完整思考,按照这一理论,文艺活动应该包括生产、传播、消费等诸多环节。这一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表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十分关注文学的内在规律和活动特性,并已经进入到文艺领域

第 20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