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2f90148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5

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笨蛋!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的同时,父亲正好问我说:“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趾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纪录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笔触细腻,长于细节刻画,父亲拥抱孩子、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我为父亲剪脚趾甲、父亲与我看电影等几个片段写得简淡而动人。

B.文章中的父亲本来是一个充满温情、十分关爱孩子的人,但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使他变得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

C.在医院里我给父亲剪完趾甲后,父亲与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复杂的内心,既有对儿子独自前来探望的担心和责备,也有欣慰与感动。

D.文章结尾准确记述了电影院的名字,电影的类型、导演以及片名,表明“我”记忆清晰深刻,从而表达了对父亲的挂念,照应题目。

(2)孩子们为什么“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吴念真被称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父亲严肃,不懂得与孩子亲近,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在不拘;②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机会,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

(3)①作者讲述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给人以亲近感;②善于捕捉细节,刻画细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感动;③回忆与现实交织,拓展了故事的时空;④情感细腻厚重,动人心弦。

【解析】【分析】(1)B项,“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与“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无必然因果关系。故选B。

(2)文中说“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这就表明父亲在家,孩子们感到拘束不自由;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由自在,没有了拘束。“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父亲严肃,不懂得怎样与孩子亲近。“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机会,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最温馨感人的理由。

(3)阅读作品可知,全文回忆与现实交织,吴念真讲述父亲的故事时,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擅长通过细节展示父亲的形象,如:父亲把假睡的孩子抱起来放好盖好被子——“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情景——“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我为父亲剪脚趾甲——“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父亲与我看电影——“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这几个片段富有生活气息,写得虽然简淡,但是简单的叙述中包含作者细腻而厚重的情感,读来动人心弦。 故答案为:⑴B;

⑵①父亲严肃,不懂得与孩子亲近,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在不拘;②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机会,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

⑶①作者讲述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给人以亲近感;②善于捕捉细节,刻画细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感动;③回忆与现实交织,拓展了故事的时空;④情感细腻厚重,动人心弦。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涉及情节作用、形象特征、主旨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此类题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结构、主旨、手法的基础,明了各个选项的设题角度,仔细辨别,判定正误。一般错误的选项的命题都会有明显的漏洞,或文意、或手法。要仔细阅读文章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手法的掌握能力。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文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文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文章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祖母着一袭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是来学花样技巧的,两人比比画画,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看画本,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父亲时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烟灭了,撮点火点燃,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02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极力描绘火盆的灰头土脸,粗糙邋遢,随后转折,就是这样的火盆以它的温暖呵护着家人。

B.第③段中的民谣,说明了当时农村妇女把围在炕上烤火视为一种感觉很爽的生活享受,由“我”家延伸开来,对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

C.作者虽然描绘的是淳朴的农村生活,却很少使用带有地方色彩的话语,用的是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性语言,引发了读者诸多遐想。

D.作者对年迈的祖母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答案】 (1)D

(2)此句描绘出孩子们围绕火盆爆烧黄豆、爆烧玉米的场景,照应了题目。运用叠词,使得语句富有节奏感。如“噗噗噗”“嘭嘭嘭”等词摹拟出了黄豆、玉米入火发岀的声响;“一粒粒”“一颗颗”突出了数量之多,此起彼伏;“嘻嘻哈哈”写出了孩子们的欢笑声。③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玉米在火盆中开口笑,寂寞的长冬因欢笑声而变得不再寂寞,这都是火盆的功劳。

【解析】【分析】(1)D项,“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分析不正确。从原文内容来看,文中对祖母的详细刻画,意在突出祖母的年迈和对火盆的依赖,而非“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故选D。

(2)从内容上看,画线句子写的冬天的夜晚孩子们在火盆城烧黄豆,烧爆米花的事,表现的是“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从结构上看,照应了文章的标题“苦寒日子里的火盆”;从手法上来看,“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惊醒了寂寞的长冬”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语言特点来看,“噗噗噗”“嘭嘭嘭”是象声词,“粒粒”“颗颗”是叠音词,孩子们的“嘻嘻哈哈的欢笑声”等,这些词语不仅写出了黄豆、玉米入火发岀的声响,突出了黄豆和玉米数量多,也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火盆给贫穷生活中的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故答案为:⑴D;

⑵此句描绘出孩子们围绕火盆爆烧黄豆、爆烧玉米的场景,照应了题目。运用叠词,使得语句富有节奏感。如“噗噗噗”“嘭嘭嘭”等词摹拟出了黄豆、玉米入火发岀的声响;“一粒粒”“一颗颗”突出了数量之多,此起彼伏;“嘻嘻哈哈”写出了孩子们的欢笑声。③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玉米在火盆中开口笑,寂寞的长冬因欢笑声而变得不再寂寞,这都是火盆的功劳。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