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课后关键习题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环境监测 课后关键习题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07aff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9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D: 能反映几乎全部有机物质经燃烧后变成简单无机物的需氧量。 它比 BOD、COD 和高锰酸盐指数更接近于理论需氧量值。但它们之间也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有的研究者指出,BOD5/TOD=0.1-0.6;COD/TOD=0.5-0.9,具体比值取决于废水的性质。

TOD 和 TOC:其比例关系可粗略判断有机物的种类。对于含碳化合物,因为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 即 O2/C=2.67, 因此从理论上说, TOD=2. 67TOC。若某水样的 TOD/TOC 为 2.67 左右, 可认为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若 TOD/TOC>4.0,则应考虑水中有较大量含 S、P 的有机物存在;若 TOD/TOC<2.6,就应考虑水样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能含量较大,它们在高温和催化条件下分解放出氧,使TOD 测定呈现负误差。

3.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BOD5。

第三章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处于100.3kpa,10摄氏度状况下的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摄氏度状况的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 0.000002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以mg/m3为单位表示的浓度值。

解:体积分数不随气体温度压强改变而变化,因此标准状况下,

SO2 体积分数仍为2×10﹣6。 标准状况下,SO2的密度为ρ=(64/22.4)*10-3=2.857g/m3,标况下1m3的空气中,SO2的质量为2.857×2×10﹣6=5.714×10﹣3mg 故标准状况下,换算的质量浓度为5.714×10﹣3mg/m3。

4.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怎样结合监测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和优化布点方法? 监测网点的布设方法有经验法、统计法和模式法等。在一般监测工作中,常用经 验法。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如下:(1)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2)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 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3)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4)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5)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6)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采样,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1.5m 以上的相对高度,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减小扬尘的影响。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另外,根据相关规定,考虑采样点数目和采样方法。

8.已知某采样点的气温为27℃,大气压力为 100.00kPa。用溶液吸收法采样测定空气中SO2

日平均浓度,每隔4h采样一次,共采集6次,每次采集30min,采样流量0.5L/min。将6 次气样的吸收液定溶至50.00mL,取10mL测知含SO22.5μg,求该采样点空气在标况下SO2 日平均浓度。

15. 怎样用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的步骤。

(1)采样器的流量核准 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 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X光看片机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滤膜在称量前需在恒温恒湿箱平衡 24 小时,平衡温度取 20—25℃,然后在规定条件下 迅速称量,精确到0.1 mg,记下滤膜重量W0。称好后的滤膜平展放在滤膜保存盒内。 打开采样头顶盖,取下滤膜夹,将称量过的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 再 安好采样头顶盖,开始采样,并记下采样时间,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流量。样品采好后,取下采样头,检查滤膜,若发现滤膜有损坏,需重新采样。将完好的尘膜在恒温恒湿箱中,

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温度和湿度平衡 24 小时,然后在规定条件下迅速称量,精确到 0.1mg,记下尘膜重量 W1。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含量 ρ(TSP,mg/m3)= (W1—W2)/(QN·T) 式中 W1——尘膜重量(mg) W0——滤膜重量(mg)T——采样时间(min)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 3 /min)

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根据采样流量不同,分为大流量采样重量 法和小流量采样重量法。

(1) 大流量法使用带有 10μm 以上颗粒物切割器的大流量采样器采样。使一定体积的大气 通过采样器,先将粒径大于 10μm 的颗粒物分离出去,小于 10μm的颗粒物被收集在预先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 PM10 的浓度。使用时,应注意定期清扫切割器内的颗粒物;采样时必须将采样头及入口各部件旋紧,以免空气 从旁侧进入采样器造成测定误差。

(2)小流量法使用小流量采样器,如我国推荐使用 13L/min。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具有 分离和捕集装置的采样器, 首先将粒径大于 10μm 的颗粒物阻留在撞击档板的入口档板内, PM10 则通过入口档板被捕集在预先恒重的玻璃纤维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的滤膜重量及采 样体积计算 PM10 的浓度。滤膜还可供进行化学组分分析。采样器流量计一般用皂膜流量计 校准,其他同大流量法。

19.在废气监测中,对采样位置有何要求?根据什么原则确定采样数目? 一、监测点周围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 1000 米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

(2)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或从采样口至障碍物顶部与地平线夹角应小于 30 度;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