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突破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突破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1168b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a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突破练

一、选择题

1.T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H—胸腺嘧啶可以标记RNA B.与T4噬菌体DNA杂交的RNA是大肠杆菌DNA转录的 C.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大肠杆菌的基因活动逐渐受到抑制 D.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细菌DNA的转录 答案 C

解析 胸腺嘧啶只参与DNA的合成,H—胸腺嘧啶不能用于标记RNA,A项错误;与T4噬菌体DNA杂交的RNA是T4噬菌体DNA转录的,B项错误;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大肠杆菌内和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比例下降,说明大肠杆菌的基因活动逐渐受到抑制,C项正确;在第0 min时,大肠杆菌还没有感染T4噬菌体,其体内不存在T4噬菌体的DNA,因此与DNA杂交的RNA不可能来自T4噬菌体,D项错误。

2.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知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若要使已有DNA末端被P标记上,则带有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

B.若用带有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γ位上

C.ATP中两个磷酸基团被水解掉后所得的物质是合成RNA分子的单体之一 D.d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基本相同,但稳定性不同 答案 B

解析 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产生ADP和Pi,释放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

1

32

32

32

32

32

323

3

生命活动,已知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若用该酶把P标记到DNA末端上,则带有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A正确;dA—Pα~Pβ~Pγ(d表示脱氧)脱去Pβ和Pγ这两个磷酸基团后,余下的结构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若用带有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位上,B错误;ATP中两个磷酸基团被水解掉后所得的物质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分子的单体之一,C正确;dATP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储存的能量基本相同,但稳定性不同,远离“d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水解,D正确。 3.将胰岛素基因用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P标记的细胞占1/2C.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 B

解析 小鼠乳腺细胞中含有DNA 和RNA两种核酸,DNA中含有4种碱基(A、T、C、G)和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含有4种碱基(A、C、G、U)和4种核糖核苷酸,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所以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A正确;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用

n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n+1

P标记)的某个细胞,连续进行n32

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其中含有P标记的子细胞有两个,因此,子细胞中P标记的细胞占1/2

n-1

,B错误;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C正确;一种

氨基酸可能对应有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对应多种tRNA,D正确。

4.下图表示染色体DNA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发生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Ⅰ和酶Ⅱ的作用不相同 B.③过程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③过程可能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 D.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酶Ⅰ和酶Ⅱ的作用相同,都是破坏脱氧核苷酸单链内部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③过程是以正常单链为模板补齐损伤部位,因此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③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可能需要四种脱氧核苷酸,C正确;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故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D正确。

5.如图为真核细胞细胞核中某基因的结构及变化示意图(基因突变仅涉及图中1对碱基改

2

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B.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A+T)/(G+C)的值减小,而(A+G)/(T+C)的值增大 C.R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参与转录过程,能催化mRNA的形成

D.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 答案 B

解析 基因1链中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正确;基A+TA+G

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中的值减少,但的值不变,仍为1,B错误;RNA聚合酶进入细胞

C+GT+C核参加转录过程,能催化核糖核苷酸形成mRNA,C正确;基因复制过程中1链和2链均为模板,复制后形成的两个基因中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

6.下图表示某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生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酶存在于Rous肉瘤病毒和T2噬菌体中 B.X酶可催化RNA分子水解和DNA链的合成

C.图中核酸分子水解最多产生5种碱基和5种核苷酸 D.图中所示过程所需的模板和原料均来自人体细胞 答案 B

解析 该图表示的是某种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的生化过程,因此可以表示Rous肉瘤病毒,而T2噬菌体侵染的是细菌,且为DNA病毒,因此X酶不存在T2噬菌体中,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X酶可以催化三个过程,分别是RNA逆转录形成DNA、RNA链水解产生核糖核苷酸、DNA复制,B正确;图中核酸包括DNA和RNA,因此其水解最多可以产生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C错误;图中所示过程所需的原料均来自人体细胞,而模板由病毒提供,D错误。 7.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甲、乙两过程都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

3

C.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分别为复制、转录与翻译,复制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A正确。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催化,而转录过程只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B错误。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复制是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是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D正确。

8.下表所示为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图为某tRNA的结构简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GCA 精氨酸 CGT 丙氨酸 ACG 半胱氨酸 TGG 苏氨酸

A.图中的a为丙氨酸

B.tRNA的特殊结构使其分子内碱基间也具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C.图中碱基U与相邻的G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

D.上述图表中所示物质含有碱基共有5种,所含的核苷酸有8种 答案 C

解析 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CGU,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对应的密码子是GCA,转运的是丙氨酸,A正确;tRNA上存在局部双链结构,这使其分子内碱基间也具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正确;图中碱基U与相邻的G之间通过核糖—磷酸—核糖相连接,C错误;上述图表中所示物质含有碱基共有5种(A、C、G、T、U),所含的核苷酸有8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D正确。

9.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⑦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时发生

B.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 C.过程③存在A—U、C—G、T—A三种碱基配对方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