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321619453610661ed9f44d

德国鲁尔工业区整治经验及启示

20 世纪50 年代末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域整治为改造传统老工业作了有益的尝试,其成功转型的经验对我们振兴东北,重振中国重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鲁尔工业区的基本情况介绍

鲁尔地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内,

面积4432.79 平方公里,人口540 万,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重要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具有悠久的工业史,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在20 世纪50—60 年代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钢铁工业迅速膨胀,呈现出空前繁荣,被称为“ 欧洲工业的心脏”。有12 座工业城市、12,000 个工厂和600 多个矿井。矿山地下交通线总长6,800 公里。鲁尔工业区的煤炭采掘量占联邦德国总采掘量的80%,钢铁生产占全国总量的1/3。从20 世纪50 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生产萎缩,失业大幅增加等其他一系列问题。60 年代以来,鲁尔工业区围绕着发展多样化经济,开展了区域全面整治与更新。

二、鲁尔工业区的整治规划与措施

( 一)以法治区、整体规划德国在鲁尔工业区改造振兴中先后制定了《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等。有效保证各项整治政策的实施,纳入到法制轨道。1920 年,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了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 现在简称KVR),作为鲁尔区最高规划机构。这个权力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中60%是市、县政府代表,40%是企业代表,有利于其决策顺利贯彻落实。1960 年该机构提出了鲁尔工业区整体发展规划,担负起全面规划,决定整治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1966 年,鲁尔开发协会编制了鲁尔工业区第一个总体发展规划。1969 年又对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且予以正式公布。这是联邦德国第一个在法律上正式生效的区域整治规划。在这个总体规划里所体现的鲁尔工业区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是:以煤钢为基础,发展新兴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拓展交通运输,消除环境污染。 (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为了改变鲁尔工业区以煤炭、钢铁为主体的单一经济结构,减轻其对整个鲁尔工业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鲁尔工业区开发协会对原有煤炭、钢铁产业采取调整、改善、提升,对其进行技术化改造。采取改建、合并、合约、转让等多种形式,从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内部两个方面来改造煤炭、钢铁部门的厂矿企业。1969年,鲁尔工业区26 家煤炭公司联合成立鲁尔煤炭公司,实行统一集中部署。对钢铁工业部门改造中实施大型化,蒂森钢铁公司兼并了多家钢铁公司,形成全国最大的蒂森钢铁财团。深化钢铁企业专业化分工,调整一次性加工企业到交通便利、运费低廉的沿河各港口,区位选择更合理。在转型中,原来单一产业结构的企业逐渐演变成了多产业的企业。鲁尔区改善投资环境,加上其劳动力充裕、交通便利,又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在原来开采煤炭、钢铁的地方,建立新的大型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机械制造等新企业,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多媒体、通讯等各种新兴服务业竞相发展。同时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也新建和迁入,这些中小企业技术精良、行业繁多、门类齐全。他们比传统大企业更具革新和创造性,也丰富了鲁尔区的新工业结构。 ( 三)重视高科技发展、产学研结合

产业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鲁尔区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作用。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先后建立了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各个大型公司都普遍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重视专业中等技术学校建设。目前鲁尔区是欧洲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信息技术中心之一。在欧盟及德国各级政府资金支持下,鲁尔区几乎所有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 个技术中心。同时鲁尔区重视技术的市场化,建立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转化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 技术转化中心”,以帮助企业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尤其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中小企业,可以从这些转化中心获得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 四)提供特殊优惠政策、注重资金投入

1981 年联邦政府专门就钢铁工业采取了四项拯救措施:( 1)提供额外补贴; ( 2)改善钢铁企业的利润; ( 3)继续加强科研工作; ( 4)增加投资补贴。后来,联邦政府又采取了进一步资助的特殊措施。仅1983 年联邦政府提供资助30 多亿马克,北威州政府也拿出1.5 亿马克。对煤炭工业也加以税收优惠和补贴,对采煤工业的资助重点从煤炭开采转向资助煤炭的气化和液化。为保持社会稳定,政府规定:( 1)每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就提供给企业5 万马克; ( 2) 工人的转岗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资助。对50 岁以上的人,让他们在原有的工作岗位继续工作,使其知识和技术能力得以发挥。对30 岁以下的年轻人,让他们接受培训,使他们在经济变革中发挥潜力适应转型要求。

( 五)重视生态修复,改善投资环境

鲁尔区作为一个重工业基地,集中了大量钢铁、煤矿、炼焦、发电厂,企业各自为政,不顾环保排放废气、污水,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引起了州政府和开发协会的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污染措施:( 1)成立环境保护机构,从法律上作了严格规定;( 2)在技术上采取严密措施,建立回收有害气体装置,在主要河流上建立完整供水系统和污染净化系统;( 3)开展植树造林,美化环境。鲁尔区建立大量风景优美的产业园区,吸引企业落户。每个园区都集中大量的服务性或高科技企业,设施齐全,环境宜人,发挥聚集效应。同时随着新企业的建立,鲁尔区采取措施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1)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区水运优势,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 2)新建几条高速公路; ( 3)改造现有交通线路,实现交通设备现代化。

三、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启示

( 一)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实施产业战略性重组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明确描述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显著特征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代表了当今现代化的方向与水平,因此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同时完成传统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与鲁尔区适应当时工业发展要求实行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一样,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既要符合传统工业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又要跟上现代化步伐;既要继续加强高加工化、重化工业建设,又必须注重信息化的加快发展,适度发展信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关键,并把技术设备更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作为主要环节。产业重组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走创新之路,加速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在重化工业、高加工度化等方面完成发展任务的过程中将制造业重组与信息服务业重组结合起来,提高制造业技术化,信息化水平。在高技术改

造传统产业过程中,在盘活存量的同时更要注意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增量。要创造条件培养一大批高级管理与服务人才,让他们学习信息,金融服务和管理技术,并完善各类服务业结构,使高级与中级服务人才配套,形成网络。要及早完成社会保障体系和再教育过程的建设,为产业重组中带来的“ 震荡”做好准备。要从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从压缩,淘汰过剩生产能力入手,通过改组,改制,改造,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统一规划,提高重悹产品臍点行业的缀发创新能力,在产业釭组严应形成联盟,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整合? ( 二)完善制度规茣建设,明确政府职能

东北老工会基地由于受计划经敎体制的影响,一亻国有企业还没有确立起市场主体地位,存在严重依赖政府的思想,市嘺竾?意识薄弱,经营管理机制落吏。要走出现存困境,必须加强经济市场化建莾,途步形成和完善统一?完备的市场规则,加大制度规范建设力度。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知识的力量和制度的改善,通过知识创新和制度建讞来突破发展?局的局限,因此,政府工作的重心应该是努力和尹快朄建知识创新又应用体系,推动制度创新。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在其转型过程中,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制定法律规范,总体规划,同时,政府部门也建立了良好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职能和技术创新、应用机制。成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改进,组织管理的改进包括规则的创新,即制度创新。从目前来看,制度创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原有的计划经济制度对东北影响很深,限制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抑制了创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业人员的积极性又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存、发展,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东北老巤业基地第三?业的发塕,产业绑澄的丰富-术创新的加忣以及下岗工人失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鲁射工业区匨整治中小企业中发挥了十分重覃作用〆这就要求在东北老工为基地改造中┿府部门要把现有制度改造成一个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能够充刂发挥企业璄创业者秮极急、创造怇的制度。政府要努力为创业活动开拓广阄皆空?,建访良塽的蠞为规范原则和良好的法刦环境,完善多种形弎的投资、融资体系,疏递融资渠道,广泛吸纱国内外资漬参??匇老工业基地改造。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要适当提例必要物殊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觢决就业问题,再就业人员培训,社会保障措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创新、应用方面。

(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实施知识管理战略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依靠信息技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知识含量,实施知识管理。鲁尔工业区在其整治中也特别注意把握时代的发展特点,重视技术发展、应用。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1 年的报告,1999年辽宁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六,其中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板块比较好,但创新的经济绩效相对落后。这就说明辽宁科技管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较弱,企业创新产出能力低。1999 年吉林技术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国第十,其中知识创造能力最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差,创新的经济绩效尚可。这说明吉林的知识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技术链条的中间环节比较薄弱,知识管理落后,因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佳。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企业应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组织内部网络,通过有效的收集,处理,传播,共享信息和知识,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数据库。要开拓知识信息源泉,充分运用互联网络等

技术,建立专门从事收集,处理和传播各种知识信息的部门或机构,使知识信息的开发工作专门化,制度化。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造各种机会,激发每个学有所长的职工主动输出知识。知识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得到发展,才能派生出新的知识,知识资本才能实现更大的增值。 ( 四)改善投资环境,注重城市功能营造

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环境的改善首先依赖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信息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老工业基地要特别注意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既包括硬件设施建设等相关的物理基础设施,也包括高技术风险投资体系和社会咨询服务体系等非物理的基础设施。通过这些基础设施技术建设的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

才能跟上现代化步伐,提高其竞争力。德国鲁尔工业区在整治中就加强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建设,改善了企业交通环境。老工业基地改造是基地产业战略性改组和城市功能转换相结合的过程,考虑改造项目要和城市化密切结合起来。如鲁尔工业区的整治中注意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修建大量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来吸引企业落户。在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商品集散中心——— 资源型工矿基地和制造业中心———市场中心。城市应具有多种能力,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注意第三产业的发展,向信息,金融服务业转移。工矿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向多功能的中心转化,而这种转化,又往往与原来的技术改造项目产生矛盾,在相关城市功能配套跟不上的情况下,企业的技术改造很难进行下去,工矿企业新技术改造一旦上马,再要跳出去成本很高。因此,必须加强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为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良好投资环境。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1、胡夫-费希尔发展模式

这一理论有胡夫和费希尔1949年发表的《区域经济成长研究》一文中提出。胡佛-费希尔发展模式指出:一个区域的发展通常经过下列五个阶段:

(1)自给自足经济阶段,其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活动随着农业资源呈均匀分布,区域投资及区域内的贸易极少。 (2)乡村经济崛起经济阶段,形成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设施的改善,区域间贸易的产生生产活动的专业化。 (3)农业生产结构的变迁阶段,由粗放型的农作物生产改为集约型且专业性的农业生产。

(4)工业化阶段,随着人口增加,农业衰退,工业化出现,前期以轻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后期转为以重工业为主。

(5)服务业输出阶段,以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等输出为。 2、罗斯托发展模式

20世纪60年代罗斯托(1960)曾经提出了广泛用于描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模型,将趋于经济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1)传统初级阶段,以农业为主体的非城市化时期; (2)起飞前阶段,此时贸易扩大、高级技术得到引进。

(3)起飞阶段,传统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现代方法所取代,投资迅速增加,经济增长趋于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