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三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十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556ceb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7

2019年

C.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答案 B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

5.(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

议应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D

解析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D。

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

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1)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

知识定位 1.中共八大——成功探索 (1)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2019年 (1956~1976年) 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评价: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在实践中未能坚持下来 2.“左”倾泛滥——严重失误 (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3.“八字”方针——调整恢复 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 4.“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 (1)实质:“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2)影响:国民经济基本瘫痪,面临崩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础 ②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①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②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①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019年 ②1984年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以后,闽东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至今) ②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2)作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对外开放的深入 (1)1990年,国家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2)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综合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 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

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

2019年

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

答案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 (2)内涵:改革开放。

(3)进一步破除了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技术的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从《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第(3)问,从材料中就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专题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2016·台州新高考押题交流)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C.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