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b99d1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7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全面剖析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有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从能量来源、表现形式、作用速度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阐述内力作用。教学中要运用实例具体说明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同,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也不同;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阐述外力作用,运用学生熟悉的例子说明不同方式的外力作用彼此之间的关联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两个层次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第一个层次:每一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牵涉的内、外力作用。第二个层次:各种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地壳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促使的,内力作用产生了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地表的基本格局,而外力作用则总是减小地表形态的高低差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3.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4.运用内力作用以及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分析常见的地表形态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填写表格,比较内力作用于外力作用。 2.通过地壳运动的图片,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及影响。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4.通过学习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能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能描述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帮助学生建立内力与外力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点】

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相互关系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产生的物质基础。

【教学难点】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内外力的关系。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法、表格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面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和水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最富动力的两大因子,而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它们的作用还远不止如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千姿百态的地球表面与水和大气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地表形态的形成还有着其他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师:讲地表形态定义,五种地形分别是什么。 展示幻灯片:学生看图

师: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自地球诞生以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地球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演化,地表形态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影响、改变着地表形态呢?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师:是什么力量使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呢?是地质作用,就是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

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表格。 分类 内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相互关系 使地表变得 同时进行,高低不平 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 2

外 力 作 用 地球外部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 使地表起搬运,堆积 伏趋于平坦 师:火山,地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但火山、地震的形成速度十分迅速,而喜马拉雅山却经过了4000多万年的缓慢抬升,终于称为世界最大的山脉之一。所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速度不一样,有的十分迅速、激烈,有的却十分的缓慢。同时岩浆只有喷出地表的时候才对地表有影响,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所以地壳运动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接下来大家继续阅读教材69页最后一段,填写关于地壳运动的分类及比较的表格。

类型 水平运动 图 像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表现形式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 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关 系

通过讲解明确地壳运动是营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学生阅读教材填写地壳运动分类表,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活动题“那不勒斯海湾根大理石柱”的分析,加强学生对地壳运动的理解。 生:略

师:在地壳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产生了高低不平。

(活动探究)

(P75活动。活动1比较简单,通过三根大理石柱的外观变化,即可判断海岸在不同时期处于何种运动状态,但第三问稍有难度,需要对学生启发引导。)

师:请同学们看活动题,思考后回答。 生:(第一问)从公元79年至15世纪,海岸处于下沉运动,原因是三根大理石柱在公元79年时底部被火山灰覆盖,15世纪时被覆盖部分却沉到了海平面以下。

师:很好,我们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第二问。

生:说明了从公元15世纪至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判断依据是那

3

时大理石柱上留下了被海生动物钻孔的痕迹。

师:第三问——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地壳运动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生:说明了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师:对。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那不勒斯湾海岸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运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这又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什么特征呢?(启发学生:在时间上有什么特征?)

生:说明了地壳的运动具有周期性特征。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貌的基本格局,但是外力作用也一刻没有停止过,那么什么是外力作用呢?它们又是怎样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师: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统称为外力作用。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辐射。那我们看有哪些外力?

生:有风、流水、冰川和生物。

师:很好,它们通过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形式塑造地表形态的。那我们来具体学习。

师: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容易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请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别描述:水,风,冰川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并总结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定义,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总结外力对地表的影响及内外力关系。

内力作用如同捣蛋的孩子,把地表弄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如同耐心的工匠,一点点地打磨着地表,削高填低,使得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他们”同时进行着,一个拱坏,一个修复,目前的地表就是他们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渡:内、外力共同对地表形态进行塑造,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的存在基础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明确三大岩石的名称、形成过程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师:岩浆岩主要是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的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师:沉积岩是地表被侵蚀的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是外力作用。

师:变质岩是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各类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这样,岩石圈的物质就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之中。

小结: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