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 调研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 调研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c47625f46527d3240ce07c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 调研报告

——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二班

组长:杨雪亮 学号:201201060098 成员:郭金可 学号:201201060095 宁建军 学号:201201060096 安小涛 学号:201201060097 李博 学号:201201060099 王鹏斌 学号:201201060100 靳嘉 学号:201201060101 张康 学号:201201060102 张聪 学号:201201060103 张晓佳 学号:201201060104

日期:2013年11月1日

现代养老方式的变化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作者:杨雪亮 摘要:

美国社会学家莫尼曾说:“一个民族的文明质量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老人的

态度和方法中得到反映,而一个民族的未来则可以从这个民族照顾其儿童的态度中预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数量迅速膨胀,养老需求急剧增长。但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传统的养老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当今的养老需求。

关键词: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 社会养老、 养老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照顾的养老服务功能日益弱化,“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这些都给家庭养老提出了新的挑战。 老年人问题应该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老龄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对待我们的老人是对当代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的严峻考验,而解决好老人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就此,在形势与政策社会调研活动中,我组成员选择了我国现代养老方式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的调查。通过这次的活动和我们的课题主题,我想我们在自己本身社会实践中增强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为社会做点贡献,虽说由于条件等问题调查的还不够确切,但我们都仔细认真地分析各个问题,通过各个渠道得出一定的结论。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此次调查的手段主要是对周围的几个少数老人做了调查,由于条件,所调查的地区较小,不是大城市,也不是偏僻农村,不能代表普遍性。然后在网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老人,然后总结调查问卷,及通过互联网搜集各个方面信息,整理、讨论、总结一致得出以下结论,下面对调查的结果做一下汇报。

报告内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明:

一:对养老方式的理解

养老抚幼是人类再生产和繁衍发展的共同规律,任何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养老方式通常是老年人同谁生活在一起、由谁供养和由谁提供服务。陈功认为可以把一切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和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方法、途径、形式和手段都称之为“养老方式”。其具体形式,一般的学者认为主要有两种: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

对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概念的界定,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界定:以“养老的经济来源”作为标准,家庭养老指养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如老人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社会养老指养老的供给资金主要来源于离退金和社会保障金。以“提供养老的社会关系”为标准,由家庭关系中的成员提供和组织的养老为家庭养老;由非家庭关系的社会成员或组织产生的养老方式称为社会养老,按此标准进行划分时,一般认为子女供养父母时与父母无论是分居还是和居都称为家庭养老,而老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供养也称社会养老。

二:传统养老方式

中国传统农村养老形成了\养儿防老\、\家庭养老\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养老模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家庭养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代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及养老送终等一系列生活安排的养老方式,这是一种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作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并能够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养老模式,是中国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国内外养生养老模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下列几类: 1 .家庭养生养老, 2,居家养生养老:

3.机构养生养老: 4.其它养生养老模式:

三:我国家庭养老的现状与困境

1、传统家庭养老的养老观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于小农经济时代,与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相适应,并源于血缘的宗法观念,共同构建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以老为尊”和“惟父是从”的传统观。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是传统伦理“孝”的伦理价值取向,“养儿防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养老观。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人口流动的加速,这种传统的理念发生了悄然的变化。现代子女独立意识增强,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走向社会就业,婚后另立门户,对父母依赖性大大减弱,出现交往减少,亲情淡化的现实趋势,家族纽带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变的松弛,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利益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

2、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对照料需求量。人一般到老年就会出现身体不适等生理现象,老年人一般都患有慢性病,身体经常感到不适,若一旦患了重病

急症,身边急需子女照料,而现在子女们因为工作、学习等其他原因无法时常陪在父母身边,尤其是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点更加突出。

3、老年人缺乏精神慰籍,普遍感到孤独。友谊缺乏精神慰籍,老人们在心理上容易形成失落、孤独、衰老、抑郁、焦虑、厌世等危机,眼长的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人一旦进入老年,就会感到自我价值感的丧失,感到被社会所抛弃,因此部分老人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此时儿女不在身边,无人诉说心事,这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精神需求。

四、我国养老方式发展的新趋势

1、 养老的经济来源从以家庭供养为主向社会供养为主的过渡。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经济来源,目前我国是以家庭提供为主,以社会提供为辅;并已开始向以社会提供为主、家庭提供为辅过渡。从全国来看,目前老年人生活由家庭供养都约占3/4,由社会供养者约占1/4。其中城乡差别很大,乡村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92.9%,由社会提供者占7.1%;城市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由家庭提供者占37.9%,由社会提供者占62.1%。

2、养老生活服务社会化不断加强。

老年人的生活服务是指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组织、指导、照料、护理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帮助。人类在进入中老年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多数人虽能从事一定的活动,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较重的家务劳动需要人帮助;多数老年人在正常情况下,个人生活虽能自理,但由于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在患病期间需要人护理、照料;有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有少数人个人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所以,对老年人来说,仅有经济来源还不行,还需要家庭或社会在生活上提供各种服务。同时老年人不仅有吃、喝、穿、住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还有文化、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即还有参加学习、体育、文娱、旅游及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尤其是在现代社会,老年人仅仅填饱肚子是不可能有幸福的,还需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慰藉。

3、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将得到逐步的发展。老年居住方式分为社会集中养老和家庭分散养老两大类。社会集中养老目前在我国主要是在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干修所等养老机构居住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居住场所主要是在家庭,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养老的发展,以及老人自身的要求,在老年公寓、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进行养老的比例逐渐上升。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老龄大国。现在中国老年人口一亿四千三百万,占人口的1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