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e737b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e3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

专题13 常见的物质及性质

一、选择题

1.(2019·杭州10)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酸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碱反应是酸的通性,但与具体盐发生反应则需看阴离子; 故答案为:B。

2.(2019·杭州13)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 D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原理分析,蒸发溶剂有恒温蒸发和升温蒸发,无论哪一种,溶剂都会减小,但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可能不变。

【解答】 在①→②过程为恒温蒸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错误;

B、 在②→③过程中,加热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蒸发过程保持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也保持不变,错误; C、 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错误;

D、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正确。

1

故答案为:D。

3.(2019·金华、义乌、丽水11)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活泼金属,易于氧气反应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畴。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

【解答】A、由图可知,试管内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与物理性质无关;故A错误; B、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与氧气无关;故B错误;

C、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没有利用到与酸的性质;故C错误;

D、试管内都是金属片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而金属单质能够把比其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19·金华、义乌、丽水13)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较甲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 D

2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剂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甲恒温蒸发20g水,依然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之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丙中有晶体析出,说明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丙过滤后形成的丁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乙是甲蒸发20g水后形成的,溶剂减少而溶质不变,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比甲大;故C正确; D、丙是饱和溶液,而甲是不饱和溶液,但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同;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5.(2019·衢州6)1784年,科学家卡文迪什演示了“人工空气”的燃烧,发现燃烧产物只有水。据此判断“人工空气”是( )

A.氢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氧气 【答案】A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几种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由燃烧后的产物推断燃烧物的组成。 【解答】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A符合;

BCD、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无法燃烧;故BCD不符合; 故答案为:A。

6.(2019·衢州12)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

【答案】B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或者是酸+碱→盐+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所以只要酸碱发生了反应就叫中和,不管进行到何种程度,判断是完全中和是以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作为标准的。

【解答】A、由图可知,溶液的pH增大的过程是曲线,所以其变化是不均匀的;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溶液的pH是从小于7开始逐渐变大的,所以溶液刚开始是酸性,则是NaOH溶液加入到盐酸中;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溶液pH值约为2,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HCl,而NaOH+HCl=NaCl+H2O,则溶液中一定存在NaCl;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pH值约为14,溶液呈碱性,加入无色酚酞会变红色;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2019·嘉兴、舟山7)20℃时,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使其充分溶解(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对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C. 溶液质量为100克 D.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9:25 【答案】 C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所对应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分析,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和溶剂质量比是定值,为溶解度:100,将物质放入水中溶解,计算所得溶液时先要判断物质是否能全部溶解,没有溶解的物质不算溶质质量。

【解答】A、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即100克水中最多溶解36克氯化钠,所以 把36克氯化钠放入64克水中, 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B、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一定相等,正确; C、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小于100克,错误;

D、溶液为饱和溶液,所以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6:100=9:25,正确; 故答案为:C。

8.(2019·台州1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