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科学七年级下册全套练习(带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3f55c3667ec102de2bd89a9

C.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D.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创新探究

11.据《北方晚报》报道:2009年1月4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沙漠的沙

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地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这雪为什么不见了?请提出你的看法 雪升华后不见了 。

(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的原因 当时气温为零下15摄氏度,雪不可能熔化(没有

到达熔点);另外地上是干爽的,没有水迹,说明雪未经过熔化 。 12.看图回答: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

②__海水蒸发__ ③ __大气水输送 _ ④__ 降水 ⑦ __地下径流 _

(2)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__太阳辐射能 _。 (3)海洋水和陆地水通过_海陆间循环_的途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一) 【课前预习】

1.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__均一_、__稳定_的_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是由_溶质_和_溶剂_组成的。一般溶剂必须是 液体 ,而溶质可以是 固体、液体和气体 。

2.悬浊液是_固体小颗粒_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乳浊液是_液体小液滴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它们与溶液的区别: 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 【课堂学习】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凡是溶液一定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解析: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中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无水酒精、纯水都是液体,但它们不是溶液。溶液的外观特征只有两点,即均一和稳定。溶液的颜色有各种各样,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碘酒是棕色的。所以C中把无色作为溶液的共同特征是错误的。我们接触到的溶液中的溶剂一般是水,但不能认为只有水才能做溶剂。例如酒精、汽油也都是常见的溶剂。正确答案是B。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C )

A.冰水 B.牛奶 C.碘酒 D.石灰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 D )

A.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4.下列属于悬浊液的是( B )

A.油滴在水中 B.泥土跟水混合 C.高锰酸钾溶于水中 D.牛奶 5.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6.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 (4)(5) 形成悬浊液, (1) 形成乳浊液,(2)(3)形成溶液。(填编号) 能力提高

7.下列与人密切相关的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B )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 C.黄河水水 D.血液 8.下列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D ) A.植物油与水 B.碘与酒精 C.面粉与水 D.食盐与水 9.把20克食盐溶液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克,则其溶剂水的质量是( D ) A.24克 B.4克 C.20克 D.16克

10.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 各层一样咸 ,这个实验说明了 溶液时均一稳定的 。 1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1)“茅台”白酒:溶质是_酒精__,溶剂是_水_。 (2)生理盐水:溶质是_食盐__,溶剂是_水__。 (3)碘酒:溶质是_碘_,溶剂是_酒精_。

(4)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_高锰酸钾_,溶剂是_水_。 创新探究

12.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下图所示:

(1)以上三位

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 李佳 同学。 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它溶剂吗?”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碘 、 酒精 。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二) 【课前预习】

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伴随着 能量 的变化,如硝酸钾溶于水要 吸热 ,温度 降低 ;氢

氧化钠溶于水时,要 放热 ,温度 升高 。

2.在 一定温度 下, 一定量 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叫 不饱和溶液 。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 相互转化 。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 加溶质、降温、蒸发溶剂 ;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加溶剂、升温 。 4.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对同种物质而言,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课堂学习】

例1 为什么在描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某种溶质”?

解析:因为在一定温度下的某溶剂中,溶质已经不能再溶解了,但是对它加热后,溶质还能继续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已经饱和的溶液,如果继续加水,溶质又可以继续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种物质,但是它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所以,在描述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一定要强调“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某种溶质”。

【课后提高】 基础巩固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C.饱和溶液肯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D.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B )

A.很浓的溶液 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含100克水的溶液 D.含100克该物质的溶液

3.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B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4.搅拌可加速溶解,实验室里常用来搅拌的仪器是( B )

A.药匙 B.玻璃棒 C.温度计 D.滴管

5.下列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D ) A.试管直立,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向试管口倒入 B.试管倾斜,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从试管口倒入 C.试管直立,把盛有固体药品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D.试管横放,把盛有固体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 6.下列哪种物质溶于水,温度下降( B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生石灰 D.氯化钠 7.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是( C )

A.一定是浓溶液 B.降温后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 D.不能再溶解其它任何物质 8.现有一杯底部尚有少量未溶解的硝酸钾溶液,在给烧杯加热或加水的条件下,原来未溶解的硝酸钾 继续 溶解,这时溶液由 饱和 变为 不饱和 。这说明,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 饱和 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

涵义时,应强调 一定温度 和 一定量溶剂 两个条件,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9.取用固体药品时,当药品是块状时,可用__镊子__取用;取少量粉末状或小粒固体试剂时,用干净的__药匙_,或用_纸槽_代替。 能力提升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溶液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某温度下,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C. 某温度下,从一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取出一半,则这半杯溶液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D.有一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1.下列方法中,可用来检验某种溶质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D ) A.将溶液适当加热 B.将溶液适当冷却 C.再加少量溶剂 D.再加入该溶质 1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还是饱和的

D.某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能析出晶体,就可证明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3.某温度下,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A )

A.用滤纸吸去一部分水 B.蒸发掉一部分水 C.降低溶液的温度 D.加入硝酸钠晶体 14.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D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硝酸铵 创新探究

15.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A ) A. B. C. D.

X 溶质 悬浊液 蒸发 饱和溶液

Y 溶剂 乳浊液 沸腾 不饱和溶液

Z 溶液 溶液 液化 浓溶液

饱和KNO3

溶液和晶体

16.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

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氢氧化钠(其他合理也可) 。

第三节水是常用的溶剂(三) 【课前预习】

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由 溶质和溶剂 的性质决定,影响因素有 温度、压强 等。我们用 溶解度 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大小。即在 一定温度 ,物质在 100g水 中达到 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克,表示 20℃时,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36g 。

2.溶解度曲线是反映物质的 溶解度 随 温度变化 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