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01b54fe518964bcf847ce3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脚趾,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四)多维度的复合分类 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

(1)教育能有目的、有选择、有规范地把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转化为人的素质,把人的素质提高到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水平上,从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 2 ) 教育处于中介转化地位,由此引发了教育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两个基本关系,产生了对教育的两个基本要求,也就是两条教育基本规律: 一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 二是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

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构成了教育活动的两个客观依据,也构成了教育基本规律的客观依据 3、人是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1.个体发展的含义:个体发展通常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2.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的功能和促进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具有社会性和个性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实现个体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

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它既反映人性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性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性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

个性化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所以,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

学校教育实现个体个性化: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个体谋生功能:只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个体享用功能:受教育过程需要满足的过程 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三,教育的功利性驶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一)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 1.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结构 人口增长率影响教育的质量 2、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 直接方面,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间接方面,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 2、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 3、教育可以完善人口结构

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二)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影响 1.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三)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

(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一种高效的扩大的再生产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2、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

(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3、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教育功能的形成

(一)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1、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和谐一致,教育价值功能取向的确立是一个对社会各组成部分和个人功能需求的认同过程

2、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冲突、对立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二)教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三)教育功能直接结果的产生 二、教育功能的释放 包括两各环节: 1、产品的输入 2、产品的利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一)概念

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根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它是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

教育的性质(说明教育为谁培养人) 教育目的(说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说明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的是位于教育方针之下,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与规格。可以说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在培养对象上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 (二)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 (三)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 二、目的的基本类型

(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

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人的需要

(二)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虽都视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但在其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分,具有激进和非激进之别。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身上存在着双重人格,一种人格为个体我,一种人格为社会我,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目的。

3、价值取向中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确认

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来看待教育目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我们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四)教育目的实现的策略 1、正确领会和把握全面发展 2、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4、要防止教育目的实践性缺失 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 (1)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2)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1.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 2.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 3.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 4.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