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047539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c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1.重点字

炽热(chì) 负荷( hè) 模拟(mó) 轮廓( kuò) 遨游(áo ) 严谨( jǐn)弧(hú).......稠密(chóu) 瞬间(shùn) 概率( lǜ) 烧灼(zhuó) ....

-可编辑修改-

2.词语解释

(1)释然:疑虑消除。

(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3)严谨:严密周到。

(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5)烧灼:高温炙烫。

(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 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

-可编辑修改-

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背景介绍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搭载着杨利伟发射升空。大约21个小时后,即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之后,成功着陆。这标志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飞行技术的国家。 三、整体感知

《太空一日》通过杨利伟的自述,文章从“我以为自己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太空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方面来详细的记录下了从上天到落地的太空一日的惊心动魄的经历感受。可以想象宇航员一个人在太空浩瀚的宇宙中遨游,遇到地球上从无发生过的突如其来的现象摆在面前是,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去面对,需要保持多么去处理啊。 四、重点掌握

1、课文中杨利伟在飞船下落的时候,飞船打开伞盖,飞船被降落伞拉得上下左右剧烈晃动,杨利伟觉得这是下落时最折磨人的。对于这个过程外国宇航员从不讲给新手听,而杨利伟却给后继者详细讲了这一过程,这是为什么?

答:这说明中国在航天员的管理和培训方式上与国外有很大不同之处,中国更着重传帮带,更着重技能训练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航天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2、在整个飞行的20多个小时过程中,哪一段是杨利伟感觉最难受的,最具有挑战性的? 答:刚入轨的时候是杨利伟感觉最难受,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当时他是在失重情况下,所以要去克服失重对身体的影响。当时他产生了一点儿错觉,感觉自己是头朝下的位置。经过自

-可编辑修改-

己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平时训练的方法来进行克服的,经过一段时间,就恢复正常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1.火箭起飞之际,我为什么“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而飞船升起之时,我又为什么感到“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

答:因为火箭在发射之际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加之是第一次飞向太空,所以一开始心情难免紧张;而到达一定高度时,火箭与飞船就相对平稳得多,此时我紧张的心情也就放下来了。

2.为什么作者在第4段和第6段反复写平时的训练情况?

答:作者在飞船上能够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这都是得益于平时的刻苦训练,才能从容地战胜困难。

3.火箭上升到什么高度时,我感到非常痛苦 ?产生这种痛苦的原因是什么?

答: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人非常痛苦。因为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且这种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所以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4.这一段与主题好像无关,能不能去掉?

答:不能,这一段不是写太空一日的事情,但是是太空一日的延伸,是我国太空科技人员前后传承的写照,所以才有了太空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势头。 5.就在我最痛苦的时候,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能否通过遥感感知得到?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