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民间文学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10b24ee45c3b3567ec8b86

民间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5、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6、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 牛郎织女 )( 孟姜女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白蛇传 )

7、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 )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二、名词解释(20分) 1、民间文学

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的的口头作品。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 2、童话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母题

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

4、爬山调

中国北方民歌体裁之一。它流行于内蒙古西部、晋西北和陕北榆林地区。也叫“爬山歌”、“山曲”。歌词的基本形式是:每首分上下两句,押脚韵,每句七字四拍,如“大青—山来—乌拉—山,海海—漫漫—土默—川。”根据所唱内容和当地群众口语的特点,往往在每句字数上加以变化,但拍数基本不变。为了表现更为丰富的内容,常常把若干首连接起来歌唱,这些都同陕北信天游相似。 三、简答题(30分)

1、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是如何产生的?

答:民间作品出由于集体创作、集体加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因而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而产生不同异文的现象,称为“变异性”。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是形成变异性的外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容易产生变异。这是因为它的文词没有用物质形式(文字)固定下来,接受者再传开去时,就随时可能发生变动。

2)民间文学作品没有著作权观念,传播者同时也是创作者,有权加工修改。包括许多著名的作品,其原始作者也无从查考;;一些新产生的作品,虽可查出作者姓名,但从不为读者所注意,作者本人对别人传播基至修改他的作品也并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民间文学作品的变化愈演愈烈,不但同类作品可变,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在交叉渗透。

3)流传环境不同,因人因地因民族而异。如大家熟悉的“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叫“狼外婆”,山西叫“老狐精”,山东叫“马郎精”,潮汕叫“猪哥精”,广州叫“熊人婆”,四邑一带叫“老狨婆”,云南叫“老变婆”,讲的都是各种动物精灵假扮外婆的故事。汉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流传到贵州罗甸布依族地区,大家闺女祝英台变成了美丽的山寨姑

娘,她打柴挑水,样样能干。在白族《读书歌》中,她还和梁山伯一起劳动建校,勤工俭学呢!

(4)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因而使作品内容产生了变异。这种变化,使作品换上了崭新的内容和艺术风格,更受群众欢迎。 2、简述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神话和传说都有大胆的幻想、离奇的情节,富有浪漫色彩,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加上前研究中对一些经典著作理解片面,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神话就消失了,因而把后期产生的神话称为“神话色彩很浓的传说”,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实际上,神话和传说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 1)从题材内容上看,传说更富于社会性,它是以历史事作和历史人物为基础的,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更“近于人性”,神话则充满了“神怪性”。传说中也有些虚幻色彩,但不如神话浓厚,而且多含有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神话也有这些因素,但它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曲折反映的,它以“自然性”为基础,以“神”的活动为中心,即使是英雄神话,其人形、人性、人情、人味,也带有某种自然的属性。对比之下,传说比神话更接近现实,主人公或生活在人间,或与人间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从表现形式上看,传说叙述人物事作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有名有姓,虽然有些是假托的虚拟人物;神话则不然,如雷公、土地、灶君等,只是能称。有的虽有姓名,如祝融、共工,但没有特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祝融是黄帝的火官,曾奉命去杀鲧,后又帮助成汤伐桀,助武王伐纣,横跨三个朝代十一个世纪,凡人是不可能的。从结构上看,神话古朴、单纯,传说一般情节较为曲折离奇、复杂。由于传说有特定的背影,所以更富有乡土气息。

3)从产生的时间来年,一般来说,神话早于传说,而传说形成的时间又较神话长。如黄帝,早期是神话人物,他是中央天帝,有四张面孔,主要的神职是司雷雨,后来逐渐历史化,成为炎帝同父母的兄弟,与之战于阪泉之野,炎帝兵败,其后裔蚩尤复战于涿麓;这些历史又传说化,到后期就成了传说人物,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说他发明了指南针,教人制衣裳等,其神格逐渐减弱,人性逐渐增强,这是神话演进为传说的结果。

但这些并不是绝对的,晚期的神话和早期的传说往往有交错的现象,如李冰治水的传说,有人把它归入英雄神话类,因为其“自然性”较强,这也是可能的。 3、对《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作出解释

它所描写的只是几个连续的动作,所使用的是竹弓、土弹等简单的劳动工具。八个字,四个停顿,属于简单的一反一复的节拍。其大意是:截断竹子,用弦索把它连接起来;飞射土弹,逐击那奔跑的鸟兽。这是一首反映狩猎过程的原始歌谣。 四、论述题:(40分)

1、分析汉族神话发育不完全的原因?

能围绕1)正统文化疏离神话2)想象力的问题3)神话的历史化等等方面展开,说出自己的观点即可给分。

2、为什么民间文学研究要进行田野作业?如何进行田野作业? 能围绕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即“表演中的创作”,理解和认识民间文学走向田野的必要性。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收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采集调查的方法。

民间文学是或在人民口头、直接参与人民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与整个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民间文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田野作业在这门学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能仅仅坐在书斋里进行,还必须深入实

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田野作业的基本技能。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作为一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是有一定的规则的,遵循这些规则能够大大减轻工作量,使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规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在采录之前,应制定详细的采录计划,熟悉被采访对象及其所在地的各种情况,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为采录工作做好准备。

2、抓住机会,创造良好环境

民间文学多是在民俗活动中伴随进行,所以采录时要抓住时机,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开展采录工作。

3、尊重被采录者,融洽感情

采录的时间、地点、场合应尽量与被采录者协商,充分尊重被采录者,尽量在相互交流中融洽感情,以确保采录顺利进行。

4、运用现代设备,确保记录科学

现代的影音采录设备在传统笔录基础上能够更为全面和立体地进行采录,但采录者本身仍是最重要的决策者。所以,配备了现代的设备仍然需要科学的采录理念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