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完整word版)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4章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 -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15a847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4

第四章 第一节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为( D ) A.灌溉农业 C.生态农业

B.雨养农业 D.林网农业

【解析】 从景观图看出该农业生产模式是林带和农田相间分布,属于林网农业;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图示农业生产模式还达不到生态农业的标准。

2.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优越性,主要是( A )

A.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兼顾经济观赏效应 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C.使粮食作物能更多地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的实施

【解析】 图示林网能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同时兼顾观赏的功能。

(2016·吉林高二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D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C.②④⑤

B.②③④ D.③④⑤

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C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C.②③⑤

B.②④⑤ D.①③⑤

【解析】 第3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第4题,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2017·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5~6题。

农业区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kg 甲 108.8 乙 53.7 丙 250.8 丁 191.9 每公顷收获量/kg 平均每人收获量/t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hm2

1 956 121.7 145.6 977 140.6 186.6 2 495 6.1 2.1 3 150 79.2 37.9 5.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C )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6.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第5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甲、乙两农业区人均产量大、人均耕地多,说明甲、乙两农业区人少地多,商品率高。乙地投入较少,产出也较少,集约程度低。第6题,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征是机械化水平高,人少地多,高投入,高产出,商品率高。

二、综合题

7.(2017·四川成都三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