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2020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精选3份合集)2020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5ac305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8

为:Zn+2SO2=ZnS2O4;

③Na2S2O4固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用乙醇洗涤,既可减少溶解损失,又易于干燥;Na2S2O4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Na2CO3固体可提供碱性环境,增强“保险粉”的稳定性。答案为:减少Na2S2O4的溶解损失,易于干燥;Na2CO3为碱性物质,“保险粉”在碱性介质中较稳定;

(3)HCOONa、烧碱、SO2发生反应,生成Na2S2O4、CO2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O-+OH-+2SO2=S2O42-+CO2+H2O。答案为:HCOO-+OH-+2SO2=S2O42-+CO2+H2O;

(4)a极的电解质为SO42-,由题意知,它将转化为S2O82-,电极反应式为2SO42--2e-=S2O8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是Na+,电极反应发生后,阳极Na+富余,它应向阴极迁移,所以Na+的迁移方向是由a到b。答案为:2SO42--2e-=S2O82-;a到b。 【点睛】

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先确定电极的名称和电解质,阳极失电子,则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时,只能是溶液中的离子失电子,因而可得出阳极产物,同样可得出阴极产物;电极反应发生后,依据阴、阳离子的电荷数关系,在确保电荷守恒的前提下,富余离子透过交换膜向另一电极迁移。

7.将镁铝合金溶于 100 mL 稀硝酸中,产生 1.12 L NO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产生沉淀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求出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 1∶1 C.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为 3.21 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

B.可以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 3 mol / L

由图可知60 ml到70 ml是氢氧化铝溶解消耗10ml氢氧化钠溶液,则铝离子沉淀需要30 ml氢氧化钠溶液,镁离子离子沉淀需要20 ml氢氧化钠溶液,所以镁铝的物质的量比为1:1,再由镁铝与100mL稀硝酸反应,产生1.12L NO气体(标准状况)得失守恒可以得 2x + 3x =0.05×3 ,则x =0.03 mol, 沉淀的最大质量m?0.03mol?58g?mol?1?0.03mol?78g?mol?1?4.08g,

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为硝酸钠,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3mol×2+0.03mol×3+0.05mol =0.2mol,

c?nV(aq)=0.2mol=2mol?L-1 0.1LnV(aq)?0.15mol?3mol?L?1,

0.05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c=故C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由两种物质组成的一包白色粉末,通过如下实验可鉴别其中的成分: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固体部分溶解;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气体放出,最后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上层清液呈无色。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SiO2、明矾 C.MgCO3、Na2S2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固体部分溶解,说明固体中含有不溶性的物质和可溶性物质,对四个选项分析比较,都具备该条件;向所得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稀HNO3,有气体放出,说明有碳酸盐,A中无碳酸盐, A错误;

B、最后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上层清液呈无色,由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无色,B错误; C、Na2S2O3与硝酸反应产生Na2SO4、S单质、NO气体,S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物质,不是白色固体, C错误;

D、KCl能溶于水,而Ag2CO3不溶于水,加入HNO3,反应产生AgNO3、CO2气体和H2O,KCl再与AgN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AgCl白色不溶于酸的沉淀,符合题意,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白色粉末为KCl、Ag2C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己知AgCl在水中的溶解是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己知T1温度下Ksp(AgCl)=1.6×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B.BaCO3、无水CuSO4 D.KCl、Ag2CO3

A.T1>T2 B.a =4.0×10-5

C.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不变

D.T2时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可能分别为2.0×10-5mol/L、4.0×10-5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越高,Ksp越大,在T2时氯化银的Ksp大,故T2>T1,A错误; B、氯化银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a=1.6?10?9 =4.0×10-5,B正确; C、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减小而减小,则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减小,C错误; D、T2时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大于1.6×10-9,c(Ag+)、c(Cl-)不可能为2.0×10-5mol/L、所以T2时饱和AgCl溶液中,4.0×10-5mol/L,D错误; 答案选B。

10.25℃时,NaCN溶液中CN-、HCN浓度所占分数(δ)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其中a点的坐标为(9.5,0.5)。向10mL0.01mol·L-1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1的盐酸,其pH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溶液中的关系中一定正确的

A.图甲中pH=7的溶液:c(Cl-)=c(HCN)

B.常温下,NaCN的水解平衡常数:Kh(NaCN)=10-4.5mol/L C.图乙中b点的溶液:c(CN-)>c(Cl-)>c(HCN)>c(OH-)>c(H+) D.图乙中c点的溶液:c(Na+)+ c(H+)= c(HCN)+ c(OH-)+ c(C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图甲中可以加入HCN调节溶液的pH=7,溶液中不一定存在Cl-,即不一定存在c(Cl-)=c(HCN),故A错误;

B. a点的坐标为(9.5,0.5),此时c(HCN)=c(CN?),HCN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Ka(HCN)?c?CN-?c?H+?c?HCN??c?H+??10-9.5mol?L-1,则NaCN的水解平衡常数

Kw10-14Kh(NaCN)??-9.5?10-4.5mol?L-1,故B正确;

Ka(HCN)10C. b点加入5mL盐酸,反应后溶液组成为等浓度的NaCN、HCN和NaCl,由图乙可知此时溶液呈碱性,则HCN的电离程度小于CN?的水解程度,因此c(HCN)>c(CN?),故C错误;

D. c点加入10mL盐酸,反应后得到等浓度的HCN和NaCl的混合溶液,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

恒和物料守恒,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HCN)+c(CN?),而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 c(H+)= c(Cl?)+ c(OH?)+ c(CN?),则c(Na+)+ c(H+)= c(HCN)+ c(OH-)+ 2c(CN-),故D错误; 故选B。

11.前20号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Z、R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且X与Z、R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W同主族,Y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Z>Y

B.X分别与Y、Z、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都属于电解质 C.Y分别与Z、R形成的化合物中均只含有离子键

D.Y分别与X、Z、W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且漂白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前20号元素X、Y、Z、W、R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而Y、W同主族,则W为S元素;X、Z、R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三者处于同主族,只能处于IA族或IIA族,且X与Z、R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根据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为H元素、Z为Na元素、R为K元素。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H元素;Y是O元素;Z是Na元素;W是S元素;R是K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Z(Na)>W(S)>Y(O),A错误;

B.X分别与Y、Z、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依次为H2O、NaH、H2S,这几种物质都属于电解质,B正确; C.Y与Z、R形成化合物有氧化钠、过氧化钠、氧化钾等,而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C错误; D.Y分别与X、Z、W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H2O2、Na2O2、SO2,前两者利用其强氧化性,而二氧化硫利用与有机色质化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漂白原理不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以下情况都有气体产生,其中不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 ) A.加热浓硝酸 C.加热硝酸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化学性质不稳定,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4HNO3

加热B.光照硝酸银

D.加热溴化钾和浓硫酸混合物

2H2O+4NO2↑+O2↑,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