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的误区(已发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思想品德教学的误区(已发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5c94e06137ee06eff9187c

思想品德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欣喜地发现思想品德课教学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如果审视一下我们现在的课堂,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偏差,一些学校的一些老师正将思想品德课教学引入误区。 误区一:过多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案例一】上课铃响后,初一年级思想品德老师走入教室,在黑板上写下课题,然后就让同学们花一刻钟的时间自学教材,5分钟的简短讲评后就发放练习题,学生花了一刻钟的时间完成练习,最后是教师评讲练习,一堂课45分钟的课就这样结束了。

现象一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对自主学习的误解。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它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真理,自己去认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自己去总结社会发展的规律。学习的兴致确实很浓,思维也很活跃。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不少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弃或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主式”教学演变为“放羊式”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同于学生“自学”。这种现象在初、高中非毕业年级尤为严重。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应是学生单方面的自学行为,而应该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是主体,

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有全局的驾驭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要有教师的引领、诱导、促进、指点和辅助。现象一中的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向学生展示本课自主学习学生要达到目标,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讨论等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检查学习情况,也可以和学生开展一些互动,诸如情境设臵、讨论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那种过于强调学生自学——一味地“放”的做法,教师确实轻松,但教师失去教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无所适从,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误区二:过多强调关门式实践,忽视真正的社会实践

【案例二】课堂上某老师兴致勃勃地说:“同学们,每到麦收季节,在我们这儿都会出现老百姓焚烧麦秆的现象,我想请你们参加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老百姓为什么要焚烧麦秆?焚烧麦秆有什么危害?怎样才能解决老百姓焚烧秸秆的问题?”5分钟后他便请同学回答问题,课堂上老师似乎解决了问题,但焚烧麦秆的现象却年复一年在延续着!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视课堂教学,轻视社会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这种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思想政治教材增加不少的主题实践活动;作为考生学习的指挥棒的中、高考的试卷上都增加了实践题,但由于社会实践式的教学比课堂教学方式耗时、费力,且学生参加实践如果组织不好易引

起学生交通、人身等安全、伤害事故。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还是那种关门式实践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参加实践。这种关门式实践实际上是教师在课堂上围绕实践的主题引导学生苦思冥想,或教师为学生做好实践答案,下次遇到类似的就以葫芦画瓢。这种实践说到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其实质是为了应付考试。某教师讲到环境保护这一章,要求学生回答当地水资源污染源来自哪里,学生们异口同声说化工厂污染,而当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根本就没有化工厂,他们的那些结论还是来自于教材。毛泽东同志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像这些简单的调查其实不会花费多少时间,只要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留心、多观察,是不难发现真正的答案的。真正的社会实践由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加强了书本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了教材上所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误区三:过多使用多媒体,忽视学生的知识内化

【案例三】某县举行思想品德课优课评比,笔者有幸作为特邀评委,参加了听课,在听课中,14位授课者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多媒体,课后我们8位评委一致感觉授课者使用多媒体有缺点,因为呈现速度快,学生有时难以接受,甚至连我们评委也难以接受,有个别评委甚至提出下次比赛要上原生态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早已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领域,有些教师利用教学之余,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还能拓宽课堂教学的容量。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现象在毕业年级较为突出。其实,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它需考虑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如何使用。而不是说在教学中只要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也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教学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它体现教师已有的教学思路上,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按照程序、按照步骤去操作、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也很难获得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另外,多媒体教学由于呈现速度快,有时学生很难一下子接受,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内化,过多过滥使用多媒体又变成了新的“填鸭式”教学。事实上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的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千万不能把多媒体作为学生观看的“另一课本”,从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多媒体的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注意让学生从心灵的深处消化吸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误区四:过多追求小组合作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案例四】某校思想品德教研组组长亲自为教师上示范课,短短的一堂课45分钟,组长一共组织学生进行了9次合作,每次合作时间4分钟左右,这中间还包括老师的点拨和对小组学习的评价,真正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就很少了,我们发现问题提出来后,不少学生都在问本小组其他同学,甚至其他小组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