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剖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关于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调研报告剖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6a26b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d

临的极大生态危机。此后,贵屿镇就一直处于绿色和平组织的高度关注之下,并渐渐成为媒体和舆论的焦点,媒体一谈到电子垃圾问题,总会拿贵屿镇作为负面典型。 (三)治理行动

在媒体的曝光下,贵屿环境污染问题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经《广州日报》曝光后,2000年11月8日上午,省环保局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召集有汕头市环保局、潮阳市环保局等有关负责人和贵屿镇镇长参加的现场工作会,并要求贵屿镇“立即停止所有污染行业的加工,尽快出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杜绝废弃电脑垃圾污染在练江流域的蔓延。”同月,省环保局向省政府递交了《关于潮阳贵屿镇拆解废旧五金电器造成环境污染情况及处理意见的请示》,贵屿污染问题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汕头市、潮阳市马上进行综合整治。2001年3月,汕头市、潮阳市分别在贵屿镇召开整治环境污染现场会议,明确了整治目标、责任和期限。贵屿镇也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对全镇电子垃圾处理业进行专项清理。面对来自上级政府的压力和当地大面积从事电子垃圾拆解业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的角色非常尴尬。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可以说是传统产业路径依赖发展的结果,政府从来没有说不能从事该行业,当地政府直到本世纪初还在鼓励和支持拆解业的发展。因而,要求当地政府在两年内对电子垃圾拆解业这一支柱产业和财政大户进行态度和方向上的一个转弯,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当地主要生活来源的电子垃圾处理业,一旦进行取缔将严重影响当地人的就业和生存,并会遭受到当地强大宗族势力的抵抗,有限的执行力量难以与乡村的宗族势力抗衡,并且会造成严重的群体事件。因此,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唯一能够采取的办法是促使当地经济转型。一是进行综合整治。禁止在野外焚烧拆解之后的边角垃圾,禁止使用强酸用酸浴的方式提取贵重金属,禁止烘烤电路板和在街上乱堆放垃圾,对于违反者处以重罚。同时拆除了大量的生产窝棚并关停了大批严重污染的作坊和工厂。贵屿镇先后开展了次大规模的清理专项行动,共出动人员3500人次,挖掘机、推土机220台次,拆除违章搭建物4500多间、约12万平方米,销毁用于加热电路板提取电子元件的煤炉800多个,

5

查处取缔酸洗提取金属行为56宗,查处在夜间偷烧塑料、垃圾事件35起等。 二是尝试进行集中管理。由于拆解经营户多为家庭作坊(一般是楼上居住,楼下从事拆解经营),规模小,分布分散,难以管理。镇政府规划了工业开发区,希望通过集中生产、集中管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由于需要负担厂房租赁费用,且对于管理、物流和雇工等方综合整治行动初见成效,在街道整治,河涌清理和空气净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得到了2002年8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的肯定。但是,对于那些没有那么直接、严重污染的物理拆解和塑料回收生产等等工艺流程,并未进行强加取缔。而一些拆解户则从户外搬到屋内,或者白天不干晚上干,或者打游击战,有限的治理力量面对这些隐蔽行为也难以作为,环境综合治理难以进一步深化。面都增加了种种不便。几乎没有家庭作坊愿意搬进工业开发区。三是鼓励村民从事其他行业。一些当地人开始向服装业、服务业转型。服装业是周边兄弟镇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如南阳乡部分居民向服务业的转型是比较成功的。到2003年8月,南阳已有28家服装厂,其中有4家规模较大,经营面积都在3000平方米以上。四是鼓励拆解业升级,完善产业链。这是镇政府的一个促使产业转型和减少污染的一个措施,也是当地拆解作坊的自发行为。如果拆解业能够进一步产业化,扩大规模,提高工艺,也能减少污染,同时不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冲击。比如将原来被废弃的塑料进行加工,做成工业塑料原料,再销往深圳、福建和江浙等地,或者用来生产塑料花。产业链的完善在提高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然而产业转型并非一撮而就,在一个其他产业基础薄弱的小镇进行经济转型谈何容易。 上级政府对当地的产业转型并没有足够的耐心,要求尽快解决和处理污染问题,促使当地产业转型,并通过频繁更替镇领导来显示上级的重视。随着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问题日益凸显,2003年9 月温家宝总理批示要尽快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国家对电子垃圾处理业也开始从“堵”向“疏”转变。这一转变让贵屿看到产业转型的曙光,但是贵屿镇也清楚,“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电子垃圾处理业永远是灰色的,镇委书记黄銮文如是说。国家环保总局对贵屿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2003年7月22日,国家

6

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检查组莅汕检查贵屿镇环境整治情况,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并部署有关产业转型的工作。2003年9月4日,市政府在贵屿镇召开深化环境整治现场会,通报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的检查情况,部署进一步深化环境整治工作。 (四)转型步履维艰

今年6月10日,贵屿镇再上广东省省级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名单,可见其电子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不过,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经过整治,原登记在册的5169家拆解经营户,如今只保留了3141家。当地还建设了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目标是将这3141家经营户全部搬进来,集中经营。然而,行业低迷,大多数经营户被迫停产,加之循环经济产业园租金和成本过高,这些经营户入驻意愿并不大。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集中拆解处理本是实现集中治污的最佳出路,然而,循环产业园建立四年来,体制受限、资金短缺、技术薄弱、土地掣肘等重重困境使“电子垃圾之都”的转型举步维艰。从2005年提出方案,建立规划园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一直进展缓慢。目前虽然开工建设也有比较超前完备的规划,但落实情况不尽人意。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虽然成立了管委会,但其管理架构的实际运行却面临着上下挤压的尴尬境地:跑不了部委、管不了村镇。此外,资金也成了一大难题,根据中山大学方面的测算,贵屿所有环保工程项目需要投入资金将超过18亿元,当地财政根本无法承担。 与此同时,管委会跟市、区各部门以及镇、村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目前管委会跟贵屿镇政府是两套班子,管委会专门负责园区内的建设,园区外的工作则是镇政府负责“要在今年底前将散落在园区外的拆解户全部组织入园,双方的协调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另外,设立管委会是为了实现“园区受理审批,就地办结”,但到目前,管委会并没有得到充分授权。

(五)多举措促循环经济入正轨

业内人士认为,应从顶层设计、财政支持、技术更新等方面能打破原有瓶颈,这样贵屿的拆解产业不但能走上循环经济的正轨,而且巨大

7

的“城市矿产”将发挥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当地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解决废旧产业环保化处理的问题,从环保技术、产业管理、土壤修复上,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张楚丰、安太成等人士认为,由于贵屿现有产业基础在国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因而建议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升级为省级或国家级园区,采取“一专双特”的措施,即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授予特殊的权限来解决问题,如管委会的职能既向下能促使镇、村、企业顺利入园,又向上能短距离接触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同时还能统筹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其次,财政资金投入适当倾斜。张楚丰认为,园区如果发展得好,成本可以很快回来,并且获得可观的盈利,因而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上应大胆倾斜。第三,积极争取合法资质。目前贵屿正在申请相关资质,而这些资质都需要国家部委审批,当地迫切希望得到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尤其在申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方面,国家还剩下宝贵的11个名额,如能争取到,对贵屿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期盼推动贵屿园区升格为进口电子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的监管试验区,从而确保园区原料来源,全程监控环保。第四,用地指标亟待落实。据张楚丰介绍,园区前期已下拨了2500亩的建设用地,但要完全做到拆解企业和其他塑料制造企业入园集中生产,目前的面积还不够。而二期用于塑料再生产的500亩地,尚未获得批复。按照广东省规定,要升级为省级产业园区,工业园总体规划面积要达到6000亩以上,因此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是前提条件。最后,循环经济环保化的核心在于技术。当地迫切期望能够在贵屿设立省级或国家级的电子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