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73435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c

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叩石垦壤 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 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 陷入尺许 ..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 ...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答案】10. C(A项,叩击,敲击/叩首,磕头;B项,将要/况且;D项,赞同/左右)

11.B(始:才)

12.C(甲文将臹叟与愚公对比)

13.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②杨二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尽力气向老人打去。

41 / 100

【参考译文】南阳人杨二相公精通拳术,每次到演武场向徒弟们传授枪棒技艺的时候,都有很多人围观。有一天,有个卖蒜的老头在一边观看,他不住的咳嗽,斜着眼睛看,言语中对杨二相公的拳术很不屑。杨二相公很生气,把老头叫到跟前,用拳头打一垛砖墙,砖陷入地下约一尺。很傲气地对老头说:“你能像我这样吗?”老头说:“你这本事只能打墙,不能打人。”杨二相公;\你这老奴才能让我打吗,打死你别怨我!”老头笑着说:“我都是快要死的年龄了,如果能以一死来成就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老人自己把自己绑到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子。杨二相公在十步外扎好架势,冲过去一拳打入老头肚子。老人静悄悄没出声,只见杨二相公跪在地上,对老人磕头道:“晚生我知罪了。”他想把拳头拔出来,但已经夹入老人的肚子拔不出来。他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子鼓气放开他的拳头,同时纵身一跃,跃到一座石桥那边。老人背起蒜慢慢地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别人自己的姓名。

【湖北省荆州市】二、古诗文阅读(2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淫雨 通:霪雨)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

纪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6.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2分) A.沙鸥翔集 集:集中,集合 B.去国怀乡 去:离开

42 / 100

C.微斯人 微:没有 D.幸甚至哉 至:极点 7.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其必曰

C.其真无马耶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 ,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9.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10.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11.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8分)

每一个诗意的表达,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或怀离别之叹:山回路转不见君, ① ;或叹愁苦之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② ;或思淡泊之志:不戚戚于贫贱, ③ ;或志山水之兴:月下飞天镜, ④ ;或兴德馨之铭:无丝竹之乱耳, ⑤ ;或铭报国之言: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 ;或言济世之感, ⑦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感风流之怀:江山如此多娇, ⑧ ……他们唤醒了自己的人生,也唤醒了沉睡的国民!

【答案】6.A(集:停歇;

7.C (C项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其他都是代词); 8.C (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是虚写大海的句子);

9.D (本文倡导的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关心天下百姓的儒家入世之人生态度); 10.D(A项刘羽冲并没有成军事和水利专家;B项他并没有怀疑,而是完全信书,不加消化;C项刘羽冲的经历恰恰证明了一味死读书不但不能开发臹力,相反会更加愚蠢的道理)

11.(3分)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对一处得1分)

43 / 100

12.(3分)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13.(8分)①雪上空留马行处②人比黄花瘦③不汲汲于富贵④云生结海楼⑤无案牍之劳形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小题即不得分。)

【参考译文】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湖北省十堰市】三、(一)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 ...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

44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