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4d8ad6db84ae45c3b358cd4

整;文化前进的方向不变,文化产业的建设要提升;改革开放的国策不变,整体推进的力度要加强;加强党建的主线不变,科学执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国方略的大政不变,社会发展的合力要增强。

(1)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将“民富”放

在重要位置的原因。(10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如何实现“民富”?(12分)

(3)请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的“不变之变”。(9分)

40.(37分)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

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

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

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17

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

(12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地理题、2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对应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必须与所涂题目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41.【地理——旅游地理】(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试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290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

(1)丹霞山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试分析其形成机理。(6分)

(2)2010年黄金周期间,丹霞山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87%;共接待旅游团

队445个,同比增长137%,特别是韶关市外旅行社直接组团到景区的数量大幅增加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材料二:丹霞山位臵图和地貌图

。游客来源主要来自哪里?为什么?(4分)

42.【地理——自然灾害及防治】

下 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6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43.(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下图是近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4分)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6分)

4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面对相似的问题,不同时代的改革措施有很大的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

——《宋会要辑稿〃食货》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

所采取的措施?(6分)

(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2分)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

问题?(4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和平是人类崇高的追求,战争在某些情况下是获取和平的一种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春秋齐国大将军司马穰

材料二: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

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司马穰的战争思想?(3分)依据材料二概括《非战公约》的核心主

张?(2分)

(2)结合“二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说明《非战公约》的不足之处和司马穰战争思想的合

理之处。(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