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教版三年级下自然完整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上海科教版三年级下自然完整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1a76067cd184254b353510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3.交流:各自的设想。 *在学生交流设想时,可让学生说明设想的依 据。 活动二: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P15)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观察:用放大镜观察溶解前的食盐。 *也可以选用以前从食盐水中提取2.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从食盐水中提取食盐”。 出来的食盐,这样溶解前后在放大3.观察:用放大镜观察提取出的食盐,比较溶解镜下观察到的食盐形态就没有差前与提取后食盐的形状差别。 别。 活动三:制作美丽的盐花(P15) 学 生 活 动 指 导 要 点 1.在热水中加食盐至不再溶解。 * “制作美丽的盐花”这个实验可作为选2.把棉线或毛线缠绕在铁丝上,把缠绕着用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一做。教学棉线或毛线的铁丝缚在竹筷上。 中不必要求学生使用酒精灯,教师提供热3.将铁丝下端弯折成圆环或小花等形状。 水即可。此外,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应提醒4.将竹筷架在盛有热食盐水的杯子上,使他们注意安全,以免热水伤害或者铁丝伤圆环或者小花垂入食盐水中,待食盐水慢慢害。 冷却。 *课上来不及看到盐花的形成,应提醒这5.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一点。 *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时.教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有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三单元 温度的变化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温度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水温、沙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后绘制折线图,发现水温、沙温和气温的变化规律,体会长期观察与记录是探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基本手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以观察、实验、记录和整理资料为基本方法,探究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比较沙的温度变化规律,寻找气温的变化规律,从而体会长期观察与记录有助于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

单元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后绘制折线图。

2. 初步知道折线图的特点和作用,根据折线图总结水温、沙温的变化规律。

3. 探究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晴天和阴天气温变化的异同,知道不同的

13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地区一年的气温情况也不相同。

4. 体会长期观察和记录有助于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

5. 进一步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1课 水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后绘制折线图。 2. 根据折线图发现并归纳水温的变化规律。 3. 初步知道折线图的特点和作用。

4. 培养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用简单的图表、文字等记录实验数据,对水温的变化过程作出简单描述。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和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秒表、演示板。 活动一 水的加热和冷却(p.17)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记录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数据。 2. 培养分工协作的精神。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猜想:加热和冷却一杯水,水温会发生怎样的变1、实验前应引导学生对加热和化? 冷却实验的方法进行充分讨论,2. 讨论:怎样进行水的加热和冷却实验? 讲清加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计3. 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加热烧杯中的冷水,每隔的使用方法,保证实验数据的科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当水温保持不变之后将盛有开学性。同时应提醒学生以实事求水的烧杯从上取下静置一旁,继续每隔1分钟记录一是、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次水温。把结果填在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 的协作精神进行观察、实验和记4. 交流:实验结果。 录。 5. 介绍: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2、 在进行水的加热实验时,烧0℃。 杯中的水加到1/3即 活动二 水的温度变化规律(p.18) 活动目标

1. 根据记录和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水温变化折线图。 2. 根据折线图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讨论:根据表中的记录数据能清楚地看1、提醒学生绘制折线图时,横线代表时出水温的变化规律吗? 间,以分钟为单位,纵线代表温度,要正2. 介绍:折线图的绘制方法。 确对应时间和相应的温度,然后把各个点

14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3. 绘制: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记录的数据,连接起来。 在活动作业第14页上绘制水温变化的折线可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也可以根据图。 上课的实际情况确定间隔的时间。加热活4. 讨论:从折线图上你看出了什么?使用动可以在水达到沸点2—3分钟后停止。折线图有什么优点? 教师可事先进行实验,掌握把一定量的水5. 交流:水加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加热到沸腾状态需要多少时间。 规律。 6. 小结:水被加热时,开始温度上升得快,以后越来越慢,达到1000C时,温度不再上升。停止加热,使热水冷却时,开始温度下降得快,以后下降的速度越来越慢。使用折线图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出水温的变化规律。 教后感:

第2课 沙的温度变化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后绘制折线图。 2. 根据折线图发现并归纳沙的温度变化规律。

3. 根据折线图比较沙和水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发现两者的异同。 4. 培养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沙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图发现沙和水温度变化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坩埚、秒表、演示板。 活动一 沙的加热和冷却(p.19) 活动目标

15

三年级第二学期自然教案

1. 尝试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数据。 2. 进一步培养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协作精神。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导入:在新疆地区有这样一句谚语:“早1、让学生了解新疆夏季的气温变化特点,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为什么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这样呢? 2、有第1课时的铺垫,实验方法应由学2. 猜想:加热和冷却沙时,沙的温度变化生讨论得出,教师适当引导。由于沙的升会和水一样吗? 温范围较大,实验前应提醒学生对此加以3. 讨论:怎样进行沙的加热和冷却实验? 讨论。 4. 观察:实验室用的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3、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合度计的刻度范围。 作的精神,在小组内部安排好读数、记录、5. 介绍:加热沙的时候,我们会使用水银绘图、酒精灯的移动等工作的分工。实验温度计。 时先请各小组读出起始的温度,从而了解6. 实验:加热坩埚中的沙,每隔1分钟记各组读数的准确性。提醒学生在读出初始录一次沙温,把结果填写在活动作业第15温度后点燃酒精灯做好加热准备。由于实页的记录表中。然后停止加热,使坩埚中的验中沙的温度较高,同时使用了水银温度沙冷却,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沙温,把结果计,一定要高度强调实验中防止烫伤,避填写在活动作业第15页记录表中。 免打碎水银温度计。 7. 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二 沙的温度变化规律(p.19) 活动目标

1. 根据记录和整理的实验数据绘制沙温变化折线图。 2. 根据折线图探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沙温的变化规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讨论:怎样才能将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1、这个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进行,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形象地表示出来? 以此检验学生前一课的知识掌握和应用2. 绘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活动作情况。教师应更多地关注需要帮助的学业第15页上绘制沙的温度变化折线图。 生,及时给予适当的辅导。 3. 讨论:从折线图上你看出了什么? 2、 绘图时加热用红笔表示,冷却用蓝笔4. 交流:沙在加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表示,以示区别,并且可以方便学生后面化规律。 的比较。 5. 小结:沙被加热时,温度开始升得慢, 后来升得快,而且能持续上升到很高的温 度。停止加热后,沙的温度开始一段时间还会升高,过一段时间会逐步下降。 活动三 比较水和沙的温度变化规律(p.20) 活动目标

根据折线图比较水和沙加热及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发现两者的异同。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观察: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折线图。 1、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引导2. 讨论:水和沙的温度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从折线的陡和缓来观察温3. 小结:水和沙加热后,温度都会逐步升高。水温开度的变化情况。 始升得快,后来升得慢,到100℃以后温度不再上升。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