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新版语文1-6年级课本内古诗总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年最新版语文1-6年级课本内古诗总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51545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2

宋代:黄庭坚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宋代:辛弃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两晋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鸟鸣涧

(山水诗)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惠崇春江晚景

(题图诗)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唐代:白居易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7

五年级上册(课文/小学必背)

泊船瓜洲

(抒情诗)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秋思

(思乡诗)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长相思(词牌名)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18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思乡诗)

唐代:张九龄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唐代: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唐代:马戴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清 : 袁枚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唐代:卢纶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宋代:刘著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卜算子·咏梅

现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风雨把春天送归这里,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寒冷的时候,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梅花虽然俏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盛开的时候,她将会感到无比欣 慰。

19

五年级下册(课文/小学必背)

牧童

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译】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词,前为词牌名,后为题目)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