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微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8be3c5a1c7aa00b52acbfa

:“微媒体时代”的应对策略

来源:宣讲家 |作者: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上传时间:2013-03-24 20:58

我要评论(0) 字号:小大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本稿未经报告人审核。作者观点不代表宣讲家网立场。未经宣讲家网站同意,请勿转载。)

我今天挑了这样一个关于微媒体时代的话题。一个内容是关于现在微媒体时代我们的知识形态在发生改变,信息传播也在发生改变,相应我们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受教育者都在发生改变。第二就是简要地介绍一点微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危机。第三就是对于这些微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舆情的规律,我在这里做一个提炼。最后就是关于微媒体的使用。 一、微媒体时代带来知识形态的转变和信息传播的转型

我简要地过一下关于现代知识形态的转变,以及我们信息传播的转型。它带来了我们新的教育生态,同时也让我们自身去思考该怎么样去提升自己来适应这个形态,以及我们的受教育者怎样去认识它们。 1.知识形态的转变

知识形态的变化,从形式到内涵都在发生改变。这是“大英百科全书”,它应该停掉了244年历史的印刷版,而进入了完全的电子化。

我们知识的储存和交流都发生了很多的改变。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的我们所使用的信息。这里是讲到一天互联上的电子邮件。相当于美国一整年传统的信件。还有就是Flickr上面的照片,那是海量的,一天的照片相当于几十万本相册存在的照片。

大家也看到,现在我们说出门三件事不要忘了,钥匙、钱包和手机。手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替代了我们很多的工具。手机传递的数据,一天的数据相当于能刻170万张的蓝光光碟,等等。这些东西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大的收入,就收集一天在全世界来说能带来1亿4500万美元的收入。各种各样的改变大家也看到,这是FACE BOOK每天新增加的人数,相当于圭亚那国家的人口。而且博客上现在每天更新的博客数相当于《纽约时报》19年的信息量。《纽约时报》是相当厉害的,最重的时候一天是13斤。

这些改变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东西。对这些东西我也来“吐槽”。因为很多东西我自己就很难接受,或者很难明白。这个“吐槽”的概念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都知道。但是我琢磨了很久,实际上我才大概知道“吐槽”是个什么意思。

我们先看看那些看不懂的所谓“热词”。有的也许大家都在用。新浪微博的年度盘点里面讲到了去年的像什么“伤不起”、“肿么了”、“卖萌”等等这些东西。这是现在最常用的一些词汇。而且孩子们用得特别多。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接受特别快。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些词汇。今年大家都知道,每年“三八”之前的一天有一个“女生节”。这就完全是由几所大学,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先打造出来的,现在在校园里很流行,叫“女生节”。女生节的时候校园里挂满了各种各式各样的海报。其中有海报里面的热词,难以想象。我们的教授因为平常很少上网,看到以后在那里又感叹、又生气、又郁闷。说简直了有辱斯文。比如说大家看到这是一个新的热词,满网都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的时候会用这个词。但是这个词在我们这一辈人看来是一个非常脏的词汇。但是到处都在用。而且学生们自称这个,不光是一般的人,就是博士也是这样在做。所以我们难以想象,包括这也是很脏的词汇,就是在过去多脏的脏字来说的,但是在网上是非常流行的。

大家看到很多人自己起名,起网名就是起这些名字。这第一个词叫“屌丝”。实际上是一个很脏的词汇。过去在我们的词汇里面根本不会用的,是骂人的话。第二个就是“苦逼”、“二逼”这种词汇。我不知道在学生的作业中间有没有用这样的词,作文有没有这样的词。如果用了会怎么办?我一开始的时候是不能接受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用这样的词汇,而且大家都心领意会。绝对这最能表达我们心中的意思了,就是我最微不足道,我最受压迫这种感觉。但是你很难说到底是怎么了。开始的时候我也跟我们同事一样,说真的是有辱斯文。但是我的研究生、我的博士生在微博上讨论中间有用到这个词汇。有一个研究生在美国博士毕业了,当老师了,一个女孩。她的签名就用的“屌丝”这个词。我就完全不能接受。但是这些词汇是非常流行的,在年轻人中间是很常用的。然后各种体。这个大家都知道,因为超出了我们以前教作文的各种题材。什么“淘宝体”、“咆哮体”。各种各样的体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在冲击我们原有的知识的呈现方式。包括我们原有的知识架构。一个字出来了,就出现很多的东西。像“撑腰体”之类的。 2、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

这是讲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第二个我们就说说信息传播也在改变,也在转型。

首先过去的信息大量的是通过传统媒体传递的,但是现在已经改变了。 一个是报业的影响力越来越下降。大家看到那个图,往下走的很多。基本上就是报业都转型了。在西方来说基本都转型了,只有中国报业还是养尊处优的状态。 第二个是电视。电视的打开率在中国也已经极度地下降。从70%下降到30%。另外全球广告额的深入已经要超过我们原来传统媒体,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来接受信息或者呈现信息的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的微博都来自推特和

FACE BOOK,是模仿它们做起来的。美国的推特,他们已经不在是做一个社交媒体,他们是在做新闻,甚至于超出新闻呈现一切的信息,所以已经把自己的文化潮流、信息的传递都当成他们的功能了。那么大家看到新浪的微博用户已经相当的多,变化趋势也是非常的大,不断的推出新的东西出来,挣钱也是越来越多。

因为有了方便的微媒体之后,各种信息的解读也发生了改变。两会期间有那么多的新闻可以报,但是有人就非常智慧地就选择了一个——就是所有的代表们凡是身上有名牌的都把他拽出来了。这位代表的皮带扣是爱马仕的。然后接下来你们看到李瑞英的眼镜是迪奥的、崔永元旁边这个女士的是一个名包。然后这个是大家在采访杨澜。杨澜那个包也是个名包。然后这个是大家看到宋祖英,宋祖英穿的靴子是香奈儿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解读。这个是韩红,她拿的是一款非常著名的男款皮包。在某种程度上,各种信息它在改变。(同样的信息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说杨澜接受采访的镜头大家都看到了。但是在微媒体上的解读是另一种,会把她的那些独特的东西给提炼出来,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后面我们会有一个分析。

因此传递信息包括解读信息的方式都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如果没有传播技术,没有微博,是不可能发在正常的传统的媒体上。因为记者可以用很远的距离拍下这样的镜头。这是我的一个学生,现在在某一个媒体,是个蛮有名的记者。结果他吃惊地发现小组会的时候,有一个会议代表正在上面码牌,就是玩牌游戏。他拍下来了当场就发到微博上,因此这张照片被广为流传。全世界都在流传。这是去年的事。因此今年两会的时候规定记者不可以用微博,而且两会代表不可以在会上用微博,就是杜绝这样的信息。但是说实话是非常难的,记者可以把这个图片比如发给朋友,朋友仍然是可以上去的。对我们来说这种信息环境的改变很大,挑战也非常大。

我们在任何时候,可能你觉得我四周无人,我想做个小动作,不雅的动作,抠抠鼻子,可能就在很遥远地方有双眼睛在监视着你。他很可能知道你的身份,然后他就把你传到了网上。

因为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变,那么舆论场也在发生变化。原来是传统信息主宰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已经是微媒体作为一个主要的在民众中间有影响(的力量)。而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媒体,或者是类似于“新闻联播”这样的在民间是被当作讽刺、挖苦的对象。因为信息的穿透力也更强了,挖掘力也更强了。现在为什么我们兴起一个新的学科叫做“数据挖掘”,原因也是这样。比方说就是因为金正日去世这个事,接下来就(有人)把毛主席去世的时候的各种图片给挖上来,然后

跟朝鲜进行对比。说我们我们当年也是非常可笑的,可见我们中国的政治跟朝鲜一样,在全世界是一个笑料。所以这种数据的深度、广度都在发生很大的改变。 学生们也可以能够使用各种媒介。孩子们自己去拍片子,自己去做电视来学会怎么使用媒介、怎么判断媒介。大家看到这是有很多国家在开媒介素养的课程,这是日本的孩子们在开。其实我们周边的很多国家,已经开了很多媒介素养的课程。那么其中就怎么使用媒介这个环节,后面会提到。然后我想说,有一天我在微博上就接到一个人的请求,就说无论如何去我那里看一下,帮我转几个他的微博。我一看是一个中学生,珠海一中的。因此我就去了。他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以达到免考,直接推荐的。但是他想要考。另外说他对现在的教育体制,他之所以叛逆就是要对抗现在的教育体制,我要跟你的体制对着看一看,我用自己的行动来做。然后他也转了一些比如说合肥的学生,高中生,优秀的高中生,在升旗仪式上去演讲的时候,忽然间把事先老师批准好的稿子扔一边。在那里慷慨陈词批判现在的教育,也是一个高中学生。因为他在转这些东西,然后叫我去转。我觉得一个年轻学生这样,所以后来我转了。因为有一些关注我的人是媒体界的,因此媒体界的名人转了,然后那两个微博就是转了很多条,那么影响也相当的大。 右边的这个是昨天晚上我从微博上拣出来的。大家在讨论“孔融让梨”,让小孩子们选择。下面是填空,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一个小孩填我不会让梨,然后老师打了一个叉,就错。这张卷子被传到网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响。很多人在上面跟贴,来帮助这个孩子,来说明这个孩子没有错,而且我们的教育用这种标准答案的方式是错的,就是来挑战我们的基础教育。 二、微媒体时代的重重危机

下面第二个大问题是关于危机四伏。就是微媒体时代的危机在哪里。 1. WEB2.0的三大特点

目前统计平均每5天就会有一件影响很大的危机舆情事件。而且分布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而且是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危机发生的频率越高。已经很难去避免了。因为这两年我们被委托了各种各样的单位,各种各样层级的干部来培训,就是培训怎么应对危机。从部委的司局级干部,到各个地方上省市的领导,还有现在一些甚至于小的市都把人派来学。原因也是他们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就觉得也许我们要掌握一点知识和工具,而且把媒介素养当成了执政者的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民日报》去年6月份发的评论里面专门就讲到“媒介素养体现执政水平”。而且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正处在一个“媒体事件时代”。而且提出了一个叫2.0执政。2.0执政大家都知道是指的WEB2.0,或者是后WEB2.0时代。那么WEB2.0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是什么?就是三大特点。

一个是信息的个性化、个人化。第二个是信息的共享性,大家可以分享。第三个是信息不再由专业机构来提供,而是大家可以去提供,叫做群体提供信息。那么2.0的基本的特征是这三个。而这三个在挑战着我们的执政,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管理。现在微博已经成了网络问政的一个主要平台。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很多地方来树立形象打造自我的一个主要平台。这是《人民日报》在去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