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实验6 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9ceb21a5e9856a561260af

实验6 电阻率剖面法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电阻率剖面法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

2. 了解各种电阻率剖面法在良导体上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是在水槽中用不同的装置在良导体上做剖面法观测,实验工作布置参阅[1]P.12,装置的大小根据实验条件设计,或参考表7-6-1[2]。

注意:①. 为了便于各种剖面法异常规律的对比,最好应选相同模型(如良导板),其顶部埋深2-3cm为宜。②. 模型中心正上方定为坐标原点。 ③. 电极入水深度约2—3cm较合适。 ④. 无穷远极可选在下水管道或暖气管道上。

表7-6-1 实验装置

供电极距方法名称 二极剖面法 (cm) AM=11 测量极距(cm) 测点坐标(cm) ±25,±15,±10,±7,±5,±3,±1,0 ±25,±15,±10,±7,±5,±3,±1,0 ±40,±30,±20,±15,±10,±5,0 ±25,±15,±10,±7,±5,±3,±1,0 ±25,±15,±10,±7,±5,±3,±1,0 装置系数 记录点 AM中点 联合剖面法 AO=OB=12 对称四极剖面法 中间梯度法 MN=2 MN中点 AB=24 MN=2 MN中点 AB=100 MN=2 MN中点 偶极剖面法 AB=2 OO’=12 MN=2 OO’中点 三、实验步骤 1. 按实验要求,工作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仪器电源检查、线路连接、模型布设及放大器调零)。OO'=12 2. 根据所采用的工作布置选定极距,结合测点点位计算装置系数(对于中间梯度法,还要按点位将装置系数填入记录表中),同时还应记下模型参数和装置参数。 3. 逐点观测

,计算视电阻率

,并作记录。

4. 将观测结果绘制剖面图,并及时检查可疑点。

5. 观测质量检查:测量过程中每隔3~5点,改变供电电流25%以上,进行重复观测,并计算相对误差,实验时,

要求相对误差小于等于6%(相对误差

四、实验要求 1. 每个实验组完成一种装置整条剖面的观测、记录及草图绘制。 2. 实验结束后,各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讨论。

)。

3. 定性分析各种装置在良导体上分布特征,并讨论各种装置异常之间的关系。 4. 编写实验报告。

五、思考题 1. 各种电阻率剖面法在倾斜良导板上

异常特征有何变化?

2. 在偶极剖面法中,通常选极距AB=MN=a,BM=na,n为间隔系数。条件允许时,选各种极距(如取n=1,2,3,4,5),观测良导体上方视电阻率异常随极距变化特征,实验并绘制 3. 以三极装置为例说明装置系数的物理意义。

4. 在电法勘探中为什么要引入视电阻率的概念?

5. 在对称四极剖面法中,良导薄板上方为什么出现视电阻率的微弱极大值异常? 参考文献 [1] 地质矿产部,1984;电流电法工作规范。地质出版社。

[2] 地质矿产部,1987;直流激发极化法工作规范(送审稿)。

拟断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