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a03070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c

1、整体理解作品。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

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 (三)哲理散文

常常爱惜 毕淑敏

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爱惜的大前提是爱。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爱那给予

9

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

爱惜的土壤是喜欢。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爱惜常常发生。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爱惜好比一只竹篮。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1. 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2. 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的词语。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

(1)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

3. 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4. 根据文中第⑩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10

5. 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 【解题支招】

第1题考查对文章开头的理解。文章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而作为哲理散文,它一般不直接点题,而是通过语句含蓄地点出。

第2题考查如何抓住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内涵。解答这样的题,既要做整体的把握,又要从细微之处来体味。两小题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设题。

第3、4题考查对部分段落的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要理解\土壤\的特殊含义,进而把握住文章的主旨。第5题考查评价能力和生活积累程度。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既可说珍惜也可以说以前没有珍惜,但要言之有理、有序。 参考答案:

1. 通过一组具体的情景来表现什么是爱惜。

2. (1)敬畏、珍爱、担心。(2)把无形的温情形象化;薄,表明“爱惜”这种情感易被伤害;透明,揭示了这种情感的纯洁。

3. 由喜欢而吝啬;俭省资源,珍爱时光,制造机会重享愉悦,细水长流咀嚼快乐四点任一点均可。

4. 有了保护,爱惜才能真正实现。没有爱惜,保护就成了强权、协迫。5. 所谈内容应是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惜而没有爱惜的事例的认识或感悟;语言表述通顺。 【备考策略】

首先要辨清文体。哲理散文一般集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为一炉,在表现

11

形式上有的偏重于记叙,有的偏重于议论。所以在阅读时要把握好文体特征(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等),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其次要从内容上探究。哲理性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所以在阅读时要能通过细读、品味,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在解读作品时,要能深入其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再次学会品评鉴赏。哲理性散文篇幅一般比较短,这就更需要全方位地对作品进行评析,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写法、结构等方面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语言运用的艺术效果。质疑辨析文章的态度观点;感受、评价整体的语言风格、结构特点等。

最后要会自我体验。要围绕相关的话题,联系自己类似的人生体验,有所启迪。在阅读文章时要积极调动自我的知识储存和生活资料积累库,在深刻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新思考。 三、考点突破

(一)整体感知,概括主题

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内容;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 、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要点: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结合题目、人物(事物)、事件,抓住线索进行概括。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