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组观后感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选组观后感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b295fd6137ee06eff918fd

看,她与其他女角相比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而其他女性角色,我觉得样子最可爱的是原田的妻子阿雅,精致小巧,而且性情活泼。而论有女人味、媚态动人的,还得数芹泽鸭的女伴、总司的初恋对象阿梅。

阿梅这个女角可以说是所有女性角色中塑造得最复杂的一个。开始时觉得她就一个放荡风骚的娘儿们。但看到半路,听了她对总司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对于她怨恨世人的心态多少有点同情理解。到最后她被芹泽鸭的一番“真情告白”打动,扭曲多年的心灵第一次能感受到真情的力量,于是开始满心幸福地打着小算盘筹划如何退隐山林、安安静静地在一个归宿中度下余生。但真所谓“乐极生悲”,这小小的梦想连开始都没能,芹泽鸭在浪士组中的内讧被杀,可笑少年痴情却不懂什么是真情的总司还以为从此可以与她一起,阿梅却已经决然绝然地选择了当场自杀、追随芹泽鸭于地下。

这里顺便也说一下芹泽鸭与总司的形象。芹泽鸭的形象之复杂难言好比阿梅在众女角之中的特别。恐怕他的形象更符合一个真实的武士(而不是像近藤勇那样道德近于完美的理想中的武士)。他比近藤勇更有领袖气魄(历史上也有“巨魁局长”之称),他也并非是没有心机城府之人,但他过分纵情任性,既伤害无辜,也伤害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因此他显得既可恨,又可悲。

至于总司,很多花痴、同人女都为此剧的总司大为悲叹,觉得破坏了她们心目中幕末第一美少年的形象。此剧的总司其实样子也挺好看的,只是与土方的成熟型的翩翩美男子(土方大部分时间的日式和服扮相可能有些观众会觉得不习惯而不觉得美,但最后几集他穿法式西服的扮相对什么叫“美男子”的演绎肯定很有说服力)相比,他更像个孩子,眼睛清纯如水,面目童真烂漫,更“美”更准确的形容词应该是“纯”。但这个演员的戏份与演技确实很有限,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出彩之处(与近藤勇、土方比)。

很佩服楼主

作者:senya 回复日期:2005-8-27 19:55:03 作者:霞色芙蓉 回复日期:2005-8-27 20:44:00 作为同人女来说,新选组本来是极好的YY对象,但是有个良心欠奉的家伙把冲田的照片一贴,偶马上很冷静地删掉文文,关上电脑.不想去考虑新选组的问题了.我眼前一直有个鸭蛋在飞.

作者:jk139 回复日期:2005-8-27 21:08:07 对于同人女来说,大河剧新选组是一个悲剧-----

佩服,佩服。

我夜看了《新选组》两遍了,日本幕末的历史夜多多少少了解一点,但思想就是没有这么深刻,看的时候老想找到动画里的绯村剑心和冲田,斋藤一对决的场面,哈哈。

作者:问题大王 回复日期:2005-8-27 21:48:00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8 14:53:09 至于近藤勇的初恋兼暗恋、总司的姐姐美津,可能是很有名的女演员吧,所以网上的评论不约而同都无条件都赞美她。其实我觉得这个角色比阿幸还花瓶,而说到相貌,实在显得很老态,且神情憔悴,实在不敢恭唯。

此剧还有一个与爱情故事无关、但十分出彩的女性,就是寺田屋的老板娘登势。实在太喜爱也太佩服这样的女强人!独力经营一家与各方政治势力都牵扯甚深的旅馆,机智勇敢、反应迅速,被“新选组”的

组员笑称为“美津第二”,其实我觉得比那个一号的美津姐姐厉害多了。(看那美津也就是嘴头厉害,真要如此从容周旋于各派势力之间,还是难吧。)

当然最不能忘怀的是“寺田屋大骚动”那一集,本来以为是什么翻天覆地、改变日本历史走向的大事件,一看之下原来是近藤勇的妻妾无意之间在此上演“火星撞地球”的不期而遇。那一场爆笑剧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了标准的喜剧演员,连一向一本正经、趾高气扬的桂小五郎也在此恶作剧了一把。当时正是“池田屋事件”后不久,长州藩被逐出京都,桂小五郎转入地下活动,“新选组”诸人却正是戮力要把这些长州“余党”斩草除根。桂小五郎在此与坂本龙马秘密会面,一边还胆战心惊的害怕会被同在此处的近藤勇发现。他离开时正遇上美津出来找近藤勇,把他认了出来(桂小五郎曾出席过近藤勇的婚礼,因此美津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不谙政治的美津大声叫他的名字,吓得桂小五郎拼命说是她认错人。纠缠不清之下,桂小五郎忽然心生一计,既可摆脱美津,又可捉弄近藤勇一番以解恨,就偷偷向美津告密,说同在这一家旅馆之内还住着近藤勇的小妾(女伴阿幸),叫她自己去找。然后他就掩嘴而笑,一面得意的“奸相”离开。那一刻的桂小五郎就像是一个恶作剧得逞的小顽童一样,也是十分可爱。随后最爆笑的高潮要算土方千里迢迢飞奔冲进来,一边大叫“常夫人不要误会,这女子是我接来的!”,一把搂住阿幸肉麻地说:“阿幸,我很欢喜你啊,我要娶了你。”自以为可以如此“自我牺牲”来救近藤勇于尴尬之境,却没想到正好当场拆穿了老板娘登势的谎言——她与土方也不谋而合地想到同样的办法,却已经向阿常“指定”了阿幸的“男友”为井上。

登势聪明,但同时也非常正直。尽管她本来是同情长州藩的人,不惜顶着与“新选组”作对的风险来保护长州藩的伤兵。但当轮到“新选组”败退离开京都的时候,土方等人潜回京都烧毁驻地中的文件,途中受到萨摩藩的追捕,却同样是激于义愤的登势庇护了他们。既让人觉得好笑,又略感悲哀的是,登势与追捕他们的萨摩藩的人周旋时说的话,与当初“新选组”追捕长州藩的余党时登势与之周旋时说的话差不多是如出一辙。但时移势易,当初躲上楼上提心吊胆的土方等人,当时正是楼下趾高气扬逼问登势的人。让人大有“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之慨(其实相差都不到三年之间)。

不过,此剧一级棒可爱的女子还得数近藤勇的女儿,无论是婴儿时代还是小女孩时代,都是可爱得让我一见就发昏。(呜~)无怪乎刚强如近藤勇者,本来已决意一死,拒绝了萨摩藩藩士有马提议的相救,但见到他被软禁所在的那户人家的小女孩玩球的可爱样子,不由得想起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女儿时,铁石心肠亦不觉化作绕指柔肠,贪恋起人世来。近藤勇的女儿最最可爱的镜头是近藤勇的妻子和养母一起向他俯身行礼时,坐在中间的女儿却童稚无知,仍挺着身子坐得笔直,近藤勇的妻子赶忙伸手拉她跟着弯腰行礼,真真可爱透顶了。

作者:安彦良和 回复日期:2005-8-28 14:59:11 看你写了这么多,不顶一下不行,虽然我觉得这部没你说得那么好看,甚至有点????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8 15:08:05 再说演员。饰演近藤勇的香取慎吾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天啊,很像无线电视(TVB)的艺员郭晋安,尤其是那笑起来的样子。而我一向很喜欢郭晋安,只是他在TVB始终是半红不黑,很是可惜。我不是“哈日族”,很多日剧名演员都不认识的,只是刚刚看过《白色巨塔》,能认出此剧有两个演员与《白色巨塔》重复了两个。一个是江口洋介,在《新选组》中演坂本龙马,在《白色巨塔》里演里见医生。两个角色的风格差得挺远的,但江口都演得很好,令我赞叹不已。本来我一向抗拒看爱情剧,但得知他在《东京爱情故事》是重要一角,弄得我都开始考虑要不要破戒看看这部闻名久矣的日本经典爱情剧。另外一个是石坂浩二,在《新选组》中演佐久间象山,在《白色巨塔》里演东贞藏教授。可能《新选组》中他的戏份不多,

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吧,觉得还是《白色巨塔》中他的表现更可圈可点。

至于此剧的武打场面,很多评论者觉得单调。说实在,用中国影视作品的武打设计的标准来衡量,再没有一国的影视作品的武打场面是及格的。其实即使是现在的中国影视作品的武打场面也越来越烂,一味靠特技来掩饰花拳绣腿。以往尤其是香港的影视作品中的武打场面,写实如《蛇形刁手》者都非常好看,其余华丽艺术化的设计所带来的视觉享受就更不必说了。不过,这部《新选组》的武打设计虽然是变化不多,我倒觉得是很实用。其实在真实的打斗之中,有效的招式有两三个就够,多了也没用。此剧用得最多的一招,是一刀直劈向敌人的兵器,砍断或震落敌人手中的兵器,然后迅速地拦腰一斩,就结果了敌人的性命。

从剧中看来,日本的刀细而长,倒似是中国的剑,但用的招式却确实是刀的劈、斩、砍等力沉势猛的路数,而不是剑的刺、挑、削等轻灵取胜的招数。中国的刀的样子大多是厚背宽刃,按理说这才比较合适使用力沉势猛的招式,因为不会因此而容易在打斗中折断。剑的式样却是细而长,不堪受力,适于用巧而不适于用劲。日本的刀却是剑的式样而用刀的招数,感觉是不如中国兵器的分工那样合理。而这也说明为什么剧中描写“新选组”的组员操练时,教头总是吆喝“腰用力点!”因为日本的刀是剑的式样,靠兵器本身的重量配合手腕的力量并不足以与敌人相抗,要用腰力去运剑,才有可能砍断或震落敌人手中的兵器。

剧中佐佐木刺杀坂本那一招也是很实用的一招。两人双刀一架,僵持片刻,佐佐木突然把刀尖(其实我更愿意说是剑尖,因为实在是太像剑了)向前一倾,很快地在坂本脑门上砍了一下,就此击中坂本的要害。这一招很实用,但不是什么人都能用,必须是兼具力量与速度都占了对手上风的人才能用。因为刀尖向前一倾时,难免架着对方的刀之处力量有所减弱,如果对方乘隙向前一推兵器,刀尖前倾砍敌脑门的速度又不够快的话,反而会被对方反击成功。佐佐木在真实历史中据说是剑术高手,刺杀过像清河那样有名的浪士,这里的描写从写实的角度来看其实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有些评论说编剧是为了取悦同人女观众而选择“小白脸”的演员扮演土方,

这句不怎么同意,照片上土方长得的确不错

作者:时雨之鸠 回复日期:2005-8-28 15:10:07 我的天,楼主写了这么多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8 15:11:38 最后,还是想再谈一下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的百日维新失败的问题。前面提到过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前者其实是政客主导、后者是书生造反。这是比较直接的原因,但我想提一个比较间接的原因,就是古代中国的体制其实跟日本很不同。前面也提到过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模式,与西欧的多国并立模式相对。以往我很少注意古代日本的体制,通过看此剧,感到其实日本的体制更像西欧的多国并立模式,而不像中国的“大一统”模式,尽管古代日本模仿中国是出了名的。

正巧最近一直在听《东周列国志》的讲古,感觉古代日本的体制很像中国东周时期的状态:有名无实的周天子VS有名无实的天皇(不过感觉上日本的天皇在人心中的影响还是比周天子大很多,东周各诸侯对周天子的藐视也是日本人不敢想象发生在天皇身上的),霸主VS幕府的将军(不过感觉上幕府的将军实权比霸主大,各藩对幕府的服从程度比诸侯各国对霸主的服从程度强),各藩VS诸侯各国。因此古代日本的所谓“统一”,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算不上统一,但其和平稳定程度确实比东周战国时期的情况要好得多。

由此看来,古代日本的体制其实介乎于古代中国与西欧(或东周战国时期的中国)之间,不过总的说来更接近后者而不是前者。

从是否有利于政局与统治的和平稳定来说,当然是中国的“大一统”模式最好。但从面对变化而以革新来应对的反应来说,却是古代日本(以及西欧)的多国并立的模式更有利。因为它更易于包容不同的想法,并且让这些想法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试验。在这种竞争之下,成功的革新或反应方式会更容易脱颖而出。由《新选组》剧中的描写来看,当时各藩及幕府对于日本应该如何应对西方列强从武力和文化全方位地“入侵”日本都有不同的意见,甚至一藩之内也有不同的意见。当时出现了很多所谓“脱藩”的浪士,就是隶属各藩的武士个人的意见与该藩的主流意见也不同,于是脱离藩的控制,成为没有归属的浪士。在正常的和平时期,有归属的武士当然比无所依归的浪士有更高的地位与利益作保障,从而保证“体制内”的利益比“体制外”大,能通过体制的统治来稳定社会的秩序。但可以“脱藩”本身就是一种允许“用脚投票”的竞争机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思想自由与行动自由。

而日本的武士阶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虽然说明治维新标志着武士时代的结束,但维新派本来就都是从武士阶层转变而来的。武士阶层的存在使日本社会中有一个兼具知识与武力的群体。由剧中的描写和史料的记载来看,虽说近藤勇属于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但他与一般的平民相比仍然是具有相当的学识。例如他能够长篇大论、文绉绉地(却用文言文)写家书,能写汉诗(这一点剧中没有交待,但有史料为证)。而土方热衷于创作俳句(剧中对此有善意调侃的情节)。文化程度最差者如原田,虽然不懂文绉绉地行文,但至少是会认字,能用口语写情书向阿雅表达爱慕之心。乱世之中武力是重要的,而社会要变革知识是重要的。只有二者兼备的阶层才是最有机会把乱世导向社会进步的正道之上的人群。返观中国在清末的情况,有开明思想的人如梁启超之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有武力去实现自己想法的人如义和团成员却是社会中最愚昧无知的一群。

这样,体制中包含了容许思想自由竞争的机制,又具有兼备才识与武力的阶层,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殆非偶然,则中国百日维新的失败亦不足为奇了。以往很多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而中国百日维新失败的评论,都建立在日本人开放、擅于模仿而中国人保守、不屑模仿的国民性假设之上,我向来对这种不同种族有不同人性的解释不以为然。民族性的差异并非不存在,但人性的共通性比我们想象中的民族性差异更重要。我一向觉得,制度才是关键。更何况,其实论保守,有不少方面日本人的保守远甚于中国人,这使“保守”这一术语充满了含混与模糊,因为我们很难就“什么方面的保守才能证明整体上的保守?”这一问题达成清晰的共识。我想,这里提出的解释虽然仍有待考证,但至少比民族性差异的解释可取得多吧。

作者:xiaopuer 回复日期:2005-8-28 15:40:32 眼晕爬下。。。大和新选只看到第8集。。有机会再找来补完= =~~

有关《新选组》和《白色巨塔》的一段

作者: bottle1026

近年来的日剧中有一个话题值得关注。试用两部去年颇受好评的作品给予解释。

作者:nonono11 回复日期:2005-8-28 17:00:46 下面贴一些网上有关《新选组》一剧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