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八年级语文下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1b108f01dc281e53af087

八年级语文下册

综合性学习系统复习资料

主题一:献给母亲的歌

实践活动:

1. 请写出2个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并写出作者。

? 《游子吟》(诗歌)——孟郊

? 《献给母亲的诗》(诗歌)——刘廷蔚 ? 《母亲》(小说)——高尔基 ? 《我的母亲》(散文)——胡适

2.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 ?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3.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 儿行千里母担忧。 ? 养儿方知父母恩。 ?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课后练习:

1、 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写出具体的活动方案。

(提示: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且语言组织流畅,有可行性即可)

2、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母亲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博爱的象征。请你想想你所知道的关于母爱的诗歌、格言、俗语,与同学们一起赏析:

主题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实践活动:

4.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5. 请围绕某个春天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2个)

? 立春:A、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 B、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 雨水:A、雨水修渠道,抽水把麦浇。

初二年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lfc收集整理

? 惊蛰:A、惊蛰闻雷米似泥。

B、过了“惊蛰”节,春耕无停歇。 ? 春分:A、春分有雨病人稀。

? 清明: A、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 ? 谷雨: A、谷雨前和后,种瓜又点豆。 6. 请写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2句)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咏柳》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7. 请写出表现春天的成语(4个)

春暖花开 春风得意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课后练习:为画题诗

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画家喜欢描写春天,诗人喜欢歌唱春天。你能不能也张开艺术的翅膀,面对这个美丽的季节,展现出你的才华呢?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按照示例,为下列图画配上相应诗句。

主题三:科海泛舟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请以你的纯真和热情,来关注科学技术吧。

1、你第一次迷上科学是什么时候?这对你后来兴趣爱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关于莲花,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藉断丝连,千年古莲发

芽之谜等等,你还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3、当今科学技术正在迅猛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每天都有一项新的技术成果问世,都有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你的身边都有哪些科学技术的应用? ? 电脑技术、照明技术、信息传输技术??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你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你觉得应该怎样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灾难:汽车尾气污染、电脑辐射、农药污染环境?? 1

初二年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lfc收集整理

? 怎样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坚持科学技术产业化,因为只有产业

化了才能使这些科学技术附加到企业这些实体上面,使政府和人民有了监督的对象,才能让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服务。

主题四:到民间采风去

实践活动: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华蓥(或广安)。 1、制作宣传册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魅力华蓥”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家乡素描

你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你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

? 优越的地理环境:华蓥市位于莽莽苍苍、雄奇险峻的华蓥山中段西缘,

位居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市,紧邻重庆直辖市,背靠美丽富饶的华蓥山,面向广袤的大西南,享有“天府宝地”和“川东门户”之美称。西部低丘广布,地势偏低,多为丘陵,又以低丘为主,深丘较少,其间散布着一些平坝、台地,多紫色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主要的农耕区;东部山地为主,地势较高,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突出,有成片的石林和众多溶洞,如瓦店的石林、溪口的仙鹤洞等,土壤为黄壤,土层薄,肥力低,农耕条件差,自然资源丰富。

? 悠久的历史文化:20世纪20年至40年代,以廖玉壁、丁鹏武、江竹筠、

许建业、“双枪老太婆”等为典型的华蓥山游击队用血与火在华蓥山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被命名为全省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南宋抗金名将安丙故宅褒先寺及其被列为96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安丙家族墓的发掘,再现了厚重的南宋文化。屹立群山之巅,历经沧海桑田,享有“山河俯瞰周千里,绝顶登临界宽”、 “东朝华蓥,西朝峨嵋”美誉的宝鼎,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彰显了华蓥瑰丽的佛教文化。

? 浓厚的风土人情: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秀丽的喀斯特石林、溶洞

为典型的景观代表,融深远厚重的南宋文化、红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坐歌堂、云童舞、滑竿抬幺妹、敬酒两宵等)于其中,自然凤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浓郁的风土人情画卷。

? 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舍弃要职、屡立战功(抗金)的南宋丞相安丙。

○组建华蓥山游击纵队、发动武装起义、坚持游击战

争的革命先烈廖玉壁、陈联诗、江竹筠、许建业。

3、探寻节日风俗

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XX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华蓥山幺妹节的习俗: 滑竿抬幺妹 有关华蓥山幺妹节的故事:华蓥山麓一张姓大户,有一对长得如花似玉的女儿,她们眼睁睁地那些香客自由地上宝鼎朝拜,半年下来,面色腊黄、病得很重,找来多个高医诊治均不见效。父亲采用一李姓秀才建议,出钱举办了一个比赛,将乡里想上山去拜佛观光的幺妹都抬上去。以后每年三月,都举行“滑杆抬幺妹,祈求五谷丰”比赛。 4、介绍名优特产

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如华蓥山银针茶、蕨菜、华蓥山珍、华蓥山笋干、耐火砖、黄花梨、华翠酒??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 广告词: 5、领略名胜古迹

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有什么故事传说? ? 风景名胜: 皛然山革命遗址 ? 故事传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创办的《新华日报》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成为国统区人民喜爱的报纸。蒋介石视之为眼中钉,他采取多种措施遏制《新华日报》的发行,控制纸张的供应。为此,周恩来同志指示:自己开办纸厂。1940年3月,《新华日报》社派苏芸、王帮藻、谢世荣等3人,以商人身份下乡选厂址,最后定址在华蓥山的皛然山和丁家坪。华蓥山地下党发动当地群众,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生产出了大量适用的印刷用纸,地下党员杨玉枢、丁鹏武等经渠江秘密运送到重庆,保证了《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用纸。如今,皛然山现存有造纸厂的泡料塘、碾料槽、煮料灶、煮麻灶、泡麻池及部分厂房房基等遗迹。 课后练习: 6、节日探源

? ※ 传统节日文化 节日名称 传统习俗 诗词对联 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 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舞龙、舞狮、吃年糕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 元宵 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踩高跷, 清明 扫墓、踏青、插花戴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陆游《端午节》) 2

初二年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lfc收集整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荫》) 登高、赏菊赋诗、插茱萸、 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饮菊花酒、吃重阳糕 忆山东兄弟》) ? 节日的起源 春节: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用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逐渐形成了庆祝岁首的风俗。春节的命名始于1913年。当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先生向袁世凯提出一个《定四时节假呈》,“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夏节”、“秋节”、“冬节”则没有放假休息。这一制度一直沿用下来。

元宵: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清明:相传春秋时,帮助晋文公复国的大臣介子推功成身退,隐居绵山。为迫使他出山做官,晋文公于清明前夕焚山烧林,不料介子推宁愿抱树焚身,也不愿从命。文公伤心之至,决定把绵山封给他,称为\介山\,还规定每到介子推被烧那天,禁火3天,不吃烟火食。从此,清明前夕便有了\寒食节\,寒食活动一直延续到清明日。

端午: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中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

中秋 酒、挂香袋、插菖蒲 赏月、吃月饼

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川,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7、认识方言 ? 方言类属:

我们使用的是 方言,属于北方方言。 ? 有代表性的方言词。

? 鲊起 zhǎ qǐ 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 ? 撇脱 pié tuó ①洒脱,干净利落。②简单、容易、轻松. ? 浪个 lǎnggè 怎么,怎么回事。

? 冲壳子còngkózǐ①聊天儿②指吹牛,随口大话。

? 巴适 bā sí ①合适得体。②妥帖。③好。④漂亮。⑤舒服。⑥细致周到。 ? 打整 dázèn ①收拾。②整理。③整治。④对付。

? 挆客 dókê 挑拨离间使事办不成功的人。十个说客不如一个挆客。 ? 火巴和 pāhó ①软和。这床席梦思睡起火巴和。②软弱。你默倒他火巴和嗦。③便宜。我不得去捡火巴和。④轻

松。这个活路火巴和。

主题五:古诗苑漫步

实践活动

1. 分门别类集古诗

? 专题一:古诗中的离愁别绪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

? 专题二: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 诗中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 诗中夏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 诗中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诗中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 专题三:古诗中的风花雪月

? 诗中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 诗中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中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诗中月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初二年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资料——lfc收集整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 专题四: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 诗中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 诗中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 专题五:古诗中的古迹名胜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西湖

?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洞庭湖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黄鹤楼 ?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泰山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庐山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华山、黄河、潼关

? 专题六:古诗中的节日风俗(见《到民间采风去》之“传统节日文化”) ? 专题七:古诗中的意蕴哲理

? 名称:感悟哲理 ? 前言: ? 正文

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的陆游一生创作诗歌颇丰,流传至今的诗歌有一千四百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中写了农家待客的热情、农村景色的美丽、民风的淳朴及临近节日时热闹的气氛,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