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函数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基于消费函数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305b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d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消费函数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分析

作者:曹文方

来源:《商业时代》2011年第16期

◆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浙江绍兴1986-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均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再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对长期均衡关系的短期动态调整,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城镇居民消费是收入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消费信贷制度等政策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词:单位根检验 协整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因果检验 问题提出

在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理论,收入和消费的依存关系表现为线性函数形式UCt=α+βUIt+et,UCt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UIt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α为自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et为随机误差。

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消费函数理论,最初的研究始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之后有A.Smithies的基于绝对收入水平的短期消费假说、J.S.Duesenberry的基于相对收入水平的短期消费假说、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消費假说和M.Friedman的持久收入消费假说等,这些模型的研究推进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然而他们都缺乏严格的逻辑论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计量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建模理论,即协整理论,协整关系是指两个经济变量存在各自的长期趋势,但是如果他们具有协整关系,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之后,由恩格尔和格兰杰研究出来的误差修正模型(EMC) 用协整组合的均衡误差对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将短期与长期行为联系起来,消费函数理论进入了新的领域。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不是检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是看变量间的先后顺序,是否存在一个变量的前期信息会影响到另一个变量的当期。许多学者已经在消费与收入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研究。薛襄稷(2005)等根据1978-2002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的关系进行协整研究。曹鑫(2007)等运用1981-2004年数据,建立了广西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