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15中国地理地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地理分项汇编:专题15中国地理地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c39d3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2c

低。

(2)结合图18可知,在人均GDP在6000—7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最大,而我国在2015年、2017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减小但仍为正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上升;当人均GDP大于12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为负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下降。实际上这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引起的,即改变了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 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中国的区域差异】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1.C 2.D 3.D

【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

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的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该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选C。

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故选D。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南方地区】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下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D.长江三角洲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答案】1.D 2.B 3.D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2017年北京卷)【中国的气候、区域差异】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

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答案】3.B 4.A 5. C

N以北地区多为晴【解析】3.春分(3月21日)之后为清明节,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

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地区的长江中游地区。

4.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东部降水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5.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夏至→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

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速记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7年北京卷)【中国的自然资源】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6.A 7.B

【解析】6.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故选A。

7.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离海洋远,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以草原为主,且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不宜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多,后备土地资源充足。故选D。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107国道邯郸—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第9—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