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c89a3284ac850ad02423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一)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优化专任教师结构。近年来,学院按照?培养与

引进相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锻炼相结合、学历提高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优化、执教能力强、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教学团队。

截止到2011年3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1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0人,占25.88%;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85人,占36.22%;校内专任教师中 ?双师?素质教师389人,占71.90%。

完善专任教师管理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建设机制。为提高专任教师的执教能力,学院先后制定并组织实施了《教职工继续教育管理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聘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遴选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管理办法(试行)》、《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及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专业教学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决定》以及专任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与科研工作考核等管理制度,形成了?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等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实施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提高教师执教能力。2007年以来,以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组织境内外专业培训、个性化培训、职业课程开发培训、技能培训等350余人次,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130余人次。

通过系列化培养与培训,近两次职称评审共有144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得到晋升,其中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的48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与湖北省教学名师各1人,聘任?楚天技能名师?13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5支,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

实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发挥?引领辐射?作用。2008年以

- 7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来,学院共组织完成湖北省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等三项、四期,共计300余人的专题培训;到对口支援院校开展专项培训8次,受训专任教师近10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辐射?作用,2009年成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二)用好用足社会智力资源,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学院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确定了?按需聘用,聘约管理,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原则,制订并组织实施《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试行)》,面向行业企业选聘大量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了总数达2800余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对兼职教师实施动态管理,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践教学的比例逐步提高,形成了实践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实施的教学组织格局。

为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能力,学院每年组织人员对首任和常任兼职教师进行各类教学培训;在重点专业设立?楚天技能名师?岗,实施专业双负责人制度,增强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系统推进课程改革

学院将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性要素与关键性环节,抓总体设计、抓规范标准、抓教学模式改革、抓主讲教师队伍建设、抓教学条件建设。

(一)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按照?面向岗位,强化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各专业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面向职业岗位,突出职业能

- 8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力,课程设置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对接、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对接,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有机融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由支持核心专业课程学习、服务学生职业发展的职业基础课程模块,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模块,强化专业专项技能的实践训练课程模块,基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模块共同构成。四个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支撑,实现了课程设置与内容选取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课程整体构成的?职业性与逻辑性?、教学组织过程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考核 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一方面,加大对校内基础教学设施的投入,新建一体化教室35个,同时对原有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环境改造;一方面,制订并实施《关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专用周教学的原则意见(试行)》(2009年6月),调整教学组织安排,对传统章节式课程结构进行基于典型项目的模块化改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课程数,由2007年底以前的十余门,增加到72门。如《数控设备制造与机电联调》课程采用?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一体教学模式,《船舶柴油机制造工艺设计》课程采用柴油机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项目,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学院建有多媒体教室、公共机房、专业机房等多媒体教学设施,98%以上专业专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教学。如《船舶管系放样与生产》课程在多媒体教室、船舶机舱模拟仿真实训室等场所交替进行,仿真实训室装有申博、东欣等专用船舶设计软件,学生可进行虚拟工艺设计,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校验。

- 9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稳步推进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2008年5月修订了《考试工作管

理办法》,不断地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与多元化学业评价机制,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考评模式。

(三)师资队伍专兼结合,组织教学分工明确

目前学院有各类教师853 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 541 人,折算后的校内兼课教师66人、校外兼职教师 169 人,校外兼课教师77人,生师比为14.61。

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主讲教师制度,对校内专任主讲教师进行境内外培训,提高校内主讲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大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承担实践性课程指导,形成了理论性课程以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以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为主,理实一体课程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的课程教学格局。

(四)加强教学资料建设,推进课程资源的现代化与规范化

加强课程教学资源的规范化建设。组织制定了《教材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了课程标准,印制了《公共课程教学基本文件汇编》和《专业课程教学基本文件汇编》等系统化规范化教学资料。

推进课程教学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一方面组织教师编写专业急需,适应行业需要的特色教材,三年来,已主编公开出版60部,校内教材55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同时注重选用先进适用的高职规划教材、新版教材;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馆藏图书、校园网等公共教学资源建设。近三年新增纸质图书14万余册,电子图书近600GB;校园网络及时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布各类信息和资源,如运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发布信息,通过平台师生可进行交流。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