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c89a3284ac850ad02423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养模式。船舶类专业与船舶行业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努力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同行、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同行、资源建设与技术发展同行,将职业资格要求融于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融于课程体系、专业知识教学融于技能训练,形成了?与船同行、融学于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 ?‘与船同行、融学于做’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建设思路,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了基于船舶建造业、船舶配套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技术业等行业企业实际生产过程,集?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为一体、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基础技能训练、专业专项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综合训练递进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形成了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根据?高等性?、?系统性?、?职业性?、?实践性?四位一体的课程属性,形成了以?必需、够用、系统?的知识性学习支持专业教学、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以工具性语言训练培养专业能力,以系统化方法训练培养科学思维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各专业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课程教学模式,如?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企业工作站?模式将企业生产设计任务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学项目融为一体,实现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四方共赢,成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典型案例,入选?2009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并列入全国首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会议大会交流材料。

- 15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形成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的特色社会服务方式。特色专业在开展

校企合作技术开发、职业培训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充分发挥特色专业优势成功承办了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技能大赛、参与 ?湖北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2006-2010)?编制工作调研、湖北省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产学合作项目洽谈会?船舶工业板块?设计,并获得最佳组织奖;特色专业教学团队骨干作为主讲教师参与湖北省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辐射作用。

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十一五?以来,学院进一步完善了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了管理执行力建设,形成了平稳有序的教学运行机制;依据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采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队伍的综合管理素质,完善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体系。

(一)教学管理过程规范,教学组织平稳有序运行

促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规范化?。2008年,学院全面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按照人才培养过程,汇编印发了教育部、教育厅、学院三级,涵盖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4个大类,46项教学管理制度的《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同时针对兼职教师聘后管理、教学做一体化专用周管理、公共基础课目标教学改革等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改革项目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

强化了教学管理过程的?精细化?。进一步完善了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等教学检查,及时了解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坚持定期编发?教学动态?、充分发挥教学观测员与学生信息员作用,及时通报教学运行情况;完善教学责任事故认定与处理制度,及时处理教学责任事故;推进教学文件规范化,强化院、系、室三级教学档案管理;坚持实施与持续

- 16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改进教师教学考评,教研室、系部考核,教学成果奖励,形成了鼓励创新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推进了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在用好青果教学管理系统11个基本管理模块的基础上,开发和运用了等级考试管理、教师教学质量网上测评、班级学分绩点、毕业资格审核等模块,形成了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有机统一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了学院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实施了教学管理的?柔性化?。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为操作原则,2006以来从人才培养方案柔性化设计,教育教学组织柔性化安排,学业考核认定的柔性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教学管理改革,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柔性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优化教育活动设计,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健全了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根据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际,全面修订了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健全了从新生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规范化教育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了?教育、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体系。不断优化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生组织自我教育的工作格局;坚持班主任配到自然班,通过培训和研讨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团队。

形成了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服务体系。?奖、贷、保、助?相结合,完善了学业资助体系;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构建?院—系—

- 17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班?三级预警体系和专兼职队伍立体化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获省厅表彰,并在第一届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推广现场会交流。

推进了教育活动的课程化与基地化。学院将教育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活动要求?知识、技能、态度?一体化、活动载体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一体化、活动场所校内校外一体化、活动评价课程化积分与测评性记录一体化等四个一体化的原则,对教育活动进行了整体化设计、项目化组织、系统化安排;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素质拓展基地、改扩建大学生室内活动基地。

培育了军工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成了舰船博物馆等军工文化教育设施,通过新生军训、军工传统教育、《国防教育》课程、军校共建、军备专家讲座等途径,培养了?国家利益至上?的军工核心价值观,养成?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系统化设计与精细化实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生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等4个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改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学院坚持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根据学生发展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改进测评体系;将测评结果纳入评先创优项目,进入学生档案。该做法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三)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质量多元监控

作为教学服务型院校,学院将?质量立院?列为基础性发展战略,?十一五?以来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指导学院建设与发展的首要原则,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形成了运行有序、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创新了军工质量文化。无论是原军工系统直属院校,还是隶属地方管理的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将军工质量文化作为学院军工文化建设的基础性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