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5fc89a3284ac850ad024238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特色内容。将?军工产品质量关系官兵生命、关系战争胜负?的质量意识,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军工产品质量、关系就业民生、关系国家未来?的质量观念,是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学院将体现?质量立院?基础战略的?质量工程?视作关系学院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工程,将教高【2006】16号提出的?质量工程?、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提出的?改革工程?、?发展过程?并列?十一五?三大工程,创新了军工质量文化;2007年又将?轮机管理?专业《船员培训质量体系》项目纳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进一步创新了军工质量文化;2009年院党委提出了?抓特色、创品牌?的质量文化内涵。

推进了质量管理系统建设。以《船员培训质量体系》建设为载体,构建了从院主管领导到基层教学单位的质量管理组织责任体系、质量控制流程与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加强了课程、教材、教师、实训条件等质量资源保障系统建设,推进《船员培训质量体系》的贯标工作,2010年贯标工作通过国家海事局评审。

建立了质量标准体系。2007年,以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为主要载体,组织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将原?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调整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体系与实施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宪法性?标准。2008年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准,组织开展课程保障体系设计与编制,形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形成了多元化信息反馈与质量监控机制。建立了院长信箱、教务处处长信箱、教学值班、教学观测员、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为主的学校内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完善了?教学动态?公开通报、教学例会定期通报、专题报告等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强化了期末课程分析、督导员重点监控、观测员全面监控、全体学生网络评教,教师评学等一系列以学院为主体的

- 19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内部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学巡视员评教、教改专业验收、?说专业?等专项竞赛,以及国家级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重大专项申报与项目验收等政府专项活动,完善了政府主导的外部质量监控机制。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实训室建设方案、顶岗实习考评、毕业生跟踪调查、职业资格鉴定、委托独立第三方专项调查等形式,构建了社会参与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通过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各方认可。2009年麦可思公司《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列前4名;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知名行业企业与我院开展?订单培养?等多形式合作办学。 七、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生源数量与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2009年学院在全国23个省、市招生。其中河北等15个地区在普高四批一录取;招生总计划为4387人,实际录取4613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4503人,第一志愿上线率平均为97.62%(第一志愿录取数/实际录取数),其中超过三本(本科)分数线人数为4148人;实际报到数4247人,按当年新生实际录取数为基数,该年新生报到率为92.07%。

2010年学院继续在全国23个省、市招生。其中河北等10地区在四批一录取;招生总计划为4300人,实际录取4547人,其中第一志愿录取4259人,第一志愿上线率平均为93.67%,其中超过三本(本科)分数线人数为

- 20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3367人;实际报到数4148人,按当年新生实际录取数为基数,该年新生报到率为91.34%。

学院招生工作被评为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二)毕业生质量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09届、1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79%、97.16%,协议就业率依次为92.82%、89.60%,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位于前列。

2011届毕业生4154人,截止3月31日,就业率已达92.92%,后续协议书回收工作正在稳步进行。

2009年学院就业质量位列全国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前4名,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高等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三)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开放实训教学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鉴定与技术服务。依托湖北省劳动厅,开发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总量18784人次;依托政府主管部门和湖北省船舶工业协会等其他行业性社会组织,开发培训项目,开展各级各类培训6971人次。

以湖北省船舶建造共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平台,先后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究机构、武昌船舶重工公司合作开展特种船舶的设计与开发,与宜昌柴油机制造公司合作开展船舶柴油机性能测试、调试与维护;参与武昌船舶重工公司、武汉铁路桥梁设计院集团公司等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企业承担的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上海佳豪船舶设计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先后完成了4艘船舶共230个分段、近8000张图纸的生产设计任务,图纸已全部用于企业生产,得到了厂家的高度赞扬。

发挥智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服务行业共同发展的专项活动。学院坚持?与船同行?的建设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智慧,先后协助

- 21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省国防科工办进行省船舶工业资源调查与分析,为?湖北省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计划?、?武汉船舶工业园?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受托主持制定省船舶工业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中国〃武汉装备制造工业展船舶工业分展、中国〃湖北科研院所——中小企业产学合作项目洽谈会国防工业分展等专项展览进行方案设计,三次获组织奖。

发挥 ?国家队?的引领作用,推进国家与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2008年以来,受教育部委托对第三批示范性立项建设院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审核;以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会为组织平台,指导3所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示范性建设,组织开展湖北省高职院校专题培训3次,受惠院校46所。

对口支援院校6所,组织省示范性建设院校与对口支援院校教学管理干部与专业教学骨干到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地区)培训近30人次,对口交流12次。

2007年以来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务处长、示范性建设专业负责人和优质核心课程负责人先后40余次受邀在全国、湖北省组织的各类论坛、培训班及高职院校专题讲座。

主动承担社会公民责任,深入开展国防科普教育。学院坚持?突出船舶特色、彰显军工文化?的理念,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国近代军工基地等军工文化资源、舰船博物馆、水上训练基地、船舶类实训基地等军工文化载体的教育功能,以承办?航海与舰船——纪念郑和下西洋?科普展览纪念活动为切入点,与湖北省科协、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楚天都市报等组织和媒体合作,开展湖北省中小学生国防科普夏令营活动,为青少年国防教育提供环境与技术支持。

-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