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学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274819be23482fb5da4c47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

途径。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还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的不平衡性。

3.教育:①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只是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

教育的范畴;

②从侠义上说,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

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

1)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

↓ 强调教育的开放性,“教育不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制度教育

附: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最早的制度是《钦定学堂章程》(1902)又称壬寅学制,最早实施的是《奏定学堂章程》(1903)又称癸卯学制。

2) 现代教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 教育发展的过程

教育起源说:生物本能起源说、心理模仿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原始社会与原始形态的教育: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内容的同一性

1) 古代教育

古代中国:学校是教育从社会生活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一大标志。 西周以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汉武帝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明代以后,八股文

古代印度:宗教控权,等级森严。

婆罗门教: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种姓、首陀罗种姓 佛教:比较关心大众,教育上广设庙宇

古代埃及:最早的是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奴隶和农民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古代希腊、罗马:低下人群→私立学校 贵族→家庭教师

古希腊:雅典→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教学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斯巴达→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古罗马:僧侣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天文、历法、几何、算术)最受重视和尊重 骑士教育→效忠领主的品质,军事征战的本领,附庸风雅的素养 世俗教育→被否定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 ②道统性 ③专制性 ④刻板性

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文艺复兴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

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 3) 近代教育的巨大变化表现:

①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②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③ 教育的世俗化 ④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19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4) 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点“ ① 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

想和教育制度,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它是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② ③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

度的教育。全民教育思想的提出,食欲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

教育的民主化:是指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 ④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

在教育上的反映。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⑤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

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群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学习→虚拟教学→学习型社会 视听广播→分立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UC

5.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目的是探索教育的的方法艺术,帮助人们更新教育理念,知道教育实践。 特点: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

6.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 中国古代:

①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孔子的教学目的: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

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心里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以致用。

② 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

术的传习。

③ 道家,道法自然,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是最好的教育。

④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s: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学记》的启发式:“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孔子的启发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 西方古代:

① 苏格拉底:西方最早的教育思想家,雄辩和青年智者问答法

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② 柏拉图:对哲学本体论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哲学家 现实世界VS理想世界 《理想国》 理性、意志、情感

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③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政治学》,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分阶段教育,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智育方面: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改变经院主义的雪峰没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等

④ 儿童教育方面:维多里诺(意大利)、伊拉斯谟(尼德兰)、拉伯雷(法国)、蒙田(法国)

7.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的《大教学论》 2)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巨大贡献:

① 构建了教育学学科的基本框架,确定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② 最早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思想,强调普及义务教育并论述普及义务教育的合理

③ 自然主义思想和“泛智教育”思想(把广泛的自然只是传授给普通人) ④ 提出并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 卢梭(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为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

性,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纯朴和良知),作品《爱弥尔》 康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自我完善。 4) 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

切天赋力量。 5) 洛克(英),《教育漫话》,“白板说”(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只是都来自于后天,

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绅士教育,轻视国民教育

6) 拉伊和梅伊曼(德),实验教育学

8.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

诞生。 ↓

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

形成“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模式)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20世纪初期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展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儿童中心主义

9.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 凯洛夫(苏联),提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把教育学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弊端:忽视学校的自主性,忽视教师的自主性,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布鲁纳的道德发生论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注意教育思想

10.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 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中介:笼统地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Ps: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有库姆斯、伊里奇等人;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阶级性;

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