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十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及新十年工作计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保康县十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及新十年工作计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f643587ba26925c52dc5bf06

我县新农村建设力量不断壮大,省直帮扶部门由23个增加到25个,市直部门由136个增加到138个。省国土资源厅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直7个部门对口帮扶保康县脱贫奔小康牵头单位,自2009以来挂点帮扶我县以来,已落实各类建设项目18个,资金已突破3亿元,项目涵盖了低丘岗地改造、高产农田整治、水毁耕地复垦、矿产资源勘查、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地质公园等八个领域。今年我县又组织派驻了136家单位、41家民营企业开展挂村帮扶,与省、市工作队一起按照不交叉、不重叠的原则开展对口帮扶,实现了全县村和社区挂村帮扶全覆盖。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企业参与扶贫,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增强企业参与扶贫的责任感,政府主导与定点扶贫的大扶贫格局逐渐形成。中国石化销售华中分公司定点帮扶保康县店垭镇以来,先后投入扶持资金50万元,为帮扶的杨树垭村、黄坪村、白蜡村三个村兴建饮水解困工程、水泥路硬化工程。为了彻底解决杨树垭村六、七、八组83户,415人饮水难问题,中石化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亲自深入到现场,勘测路线,科学选址,并进行工程测算,通过帮扶使几个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面貌大为改观,有力促进了三个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凝聚定点扶贫工作强大合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每年全县工作的重点,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坚持实行县“四大家”领导工作责任制,要求每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包一个贫困村、一个整村推进扶贫重点村、一所学校,帮扶两个贫困户,帮扶两名特困学生。建立和落实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例会、联席会议、督查工作通报、领导干部联系镇村、下派干部管理等制度,在年底还统一进行了工作考核。各部门、各乡镇同步迅速跟进,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和工作到位。

2、积极争取,赢得支持,确保定点扶贫工作参与力度。我县是襄樊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也是全省扶贫工作重点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脱贫难度大。全县11个乡镇261个村,有8个乡镇是石山区,80%的耕地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有158个村位居海拔1000米以上。因此,在自力更生向内挖潜的前提下,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是我县迅速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必然选择。多年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跑市进省,积极汇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赢得了省、市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注和支持。省、市为我县派驻了163个扶贫工作队,他们与我县136家县直部门和41家民营企业组成的驻村工作队一起,深入全县261个村进行对口帮扶,共同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扶贫工作有机整体。

3、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确保定点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科学的规划是工作持续深入、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帮扶规划的制定,力求做到科学严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一是深入调研摸清情况。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由各乡镇上报贫困村作为帮扶对象,再由县委、县政府确定,并按照“经济部门帮穷村、党政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村”的原则对口分配给各有关部门。县级领导带头亲自到联系镇村实地调研,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到联系村社现场考察,准确掌握了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科学论证找准症结。结合扶贫村自然资源条件、交通区位特点及产业发展基础等现状,全县各部门、各乡镇通过邀请专家论证、组织外出借鉴学习等方式,

切实找准了扶贫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发展症结,使帮扶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利于把有限的帮扶资源用到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村民脱贫致富。三是制定方案明确方向。在充分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每年制定县定点扶贫工作目标计划,对全县定点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及分年度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同时,各县级部门与乡镇、村一道,共同对261个村均制定了帮扶规划,明确了帮扶的目标、举措和重点,理清了发展思路。

4、立足根本,真帮实扶,确保定点扶贫工作取得实效。为了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真帮实扶,省、市、县领导身先士卒,多次深入到所联系的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县级各帮扶部门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贫困村协调引进项目资金、争取捐资捐物、寻找致富门路。一是把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路、上学、就医、用电、饮水等问题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集中解决。二是从所挂村实际出发,帮助所挂村确立一个主导产业,帮助每个农户确立一个增收项目,帮助每个农户培养一名科技明白人。通过“三个一”活动的开展,为贫困农村实现从脱贫致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5、创新机制,增加投入,确保定点扶贫工作展现新貌。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可以做到的,光靠扶贫资金要基本解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基层政权建设等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必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按照委规定确定帮扶结对范围的基础上,我们在参与主体、联系对象、驻村干部三个方面进行拓展,本着省、市、县三级工作队不交叉、不重叠的原则,实现了全县村和社区挂村帮扶全覆盖,着力构建起帮扶的立体网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参与,争相帮扶的生动局面。

6、建立制度,严格考核,确保定点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为把帮扶落到实处,每年年初我们安排县直挂钩扶贫工作队深入所挂乡村,与村支两委一起制定确立帮扶任务。在乡镇认可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以文件形式对任务加以明确。为保证工作进度,县委、县政府对该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半年进行一次总结。平时检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与评先表模挂钩。这些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的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自身贫困多,发挥贫困农民主体作用不够。我县一些地方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因而向上级定点扶贫单位争取帮助支持非常积极,省、市部门参与帮扶的单位也非常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但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一味地等待、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扶持,没有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地等待帮扶。

2、接受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多,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不够。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帮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捐赠的资金,多数单位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选项、管理好发放的资金等,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没有充分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办大事,甚至有的捐赠资金被乡镇、村挪做它用。

3、定点扶贫成果多,加大宣传力度不够。多年的定点扶贫成果在保康大地上树起了座座丰碑,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保康经济社